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不上教會可以嗎?上帝會因此不愛他嗎?

不上教會可以嗎?上帝會因此不愛他嗎?
問:「若不去教會會怎樣呢,上帝會因此不愛他嗎?」
答:「喔……您是在問法律問題?還是感情問題?
人會選擇成為基督徒,是自己成人又理智的決定,因為感受到上帝拯救的愛。
耶穌教導我們,上帝(天父)跟基督徒是父子父女的關係,也是親密,愛的關係。選擇信仰,很像選擇戀愛對象,洗禮則如同婚禮,都是彼此一生的愛與承諾。
不管是回去探望父親,或身在異地常向父親打電話(禱告),常讀父親的信(讀經)……,背後的動力都是源自對父親的愛。有些不肖子,只有在需要錢與幫助的時候,才會常探望父親,才會常打電話、常寫信給父親……。
當日子過的好好的時候,就說:「我都不想理父親,也不管他期待我做些什麼事情……」像這樣的不肖子,父親會不會因此不愛他呢?一般而言,基督徒上教會若真的有困難,父親當然會諒解,畢竟祂是愛我們的父親。
但,若只是怕失去繼承遺產權與財產,怕失去隨時的幫助,又不想去探望他,只是虛應故事,這個,我真的就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了。不過,其實在問這個的時候,自己肚裡也知曉兩三分,只是要問看看,來減少裡頭的擔心不安而已。

雅各與以掃
以撒的雙生子雅各和以掃,在品格和生活上是非常懸殊的。這種不同點在他們出世之前已由上帝的天使預先說明了。當利百加心中困惑向主禱告時,耶和華回答說,她必生兩個兒子,而且主把這兩個兒子將來的歷史展開在她面前,他們各要成爲一個大國之首,可是這國要強于那國,小的要勝過大的。
以掃長大之後,性情自私自利,把一切的心思都集中於今生的事上。他性情暴躁,不受約束,喜愛打獵的自由生活,所以很早就作了獵人。然而他卻是父親所寵愛的。以掃經常毫無畏懼地跋涉于深山曠野之間,回家時常帶來野味給父親吃,並向他述說自己冒險生活的一些緊張動人的經過,這一個安靜而喜愛和平的老牧人以撒,就被他長子的膽量和勇力所吸引了。雅各則秉性審慎,殷勤,細心,考慮將來的事總是過於目前的事。他歡喜住在家裏,從事看守羊群和耕種田地的工作。他的堅忍,節儉和先見,頗爲他母親所器重。他的愛情是深切而堅強的;而他的溫文和殷勤,比以掃那粗暴而偶然表示的親切,更使利百加感到歡悅。故此雅各是她的寵兒。
上帝所賜給亞伯拉罕並向他兒子重述的諸般應許,乃是以撒和利百加一切希望中最大的目標。以掃和雅各對這些應許也是很熟悉的。他們都曾受過父母的教訓,知道應當把長子的承繼權看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爲這不但包括承繼屬世的財富,而也附有屬靈的特權。那承受長子權的要作一家的祭司;而且世界的救贖主也要從他的世系中出來。但在另一方面,他身上也負有種種的責任。那承受長子福分的,必須終身事奉上帝。他必須象亞伯拉罕一樣順從上帝的命令。在婚姻家族的關係和社交生活上,他都必須求問上帝的旨意。
以撒向他的兩個兒子說明了這些特權和條件,並聲明以掃既然是長子,他就是長子權的合法繼承人。可是以掃不愛好崇拜,也不熱心於宗教的生活。他不歡喜長子權所附帶的屬靈條件,甚至於以這些本分爲可憎的拘束。上帝的律法,就是他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條件,在以掃看來這乃是束縛他的一個重軛。他縱情任性,最喜愛毫無拘束的自由。在他,只有權勢,財富,盛宴,狂飲,才是幸福;他因自己那種放浪遊蕩的生活而得意。利百加記得天使的話語,所以她以比丈夫更清楚的見識來洞察他們兩個兒子的品格。她深信雅各是要承受上帝應許的。她曾再三向以撒述說天使的話;可是父親的愛心卻專注於長子身上,他的意志堅決,絲毫不爲所動。
雅各曾從他母親那裏得悉上帝暗示長子權要歸到他身上,所以他對於這個特權,心中充滿了說不出來的願望。他所渴求的目標,倒不是他父親的財富;而是屬靈的長子權。那引起他熱烈願望的特權和尊榮,乃是能象公義的亞伯拉罕一樣,與上帝交往,能爲全家奉獻贖罪祭,得以作選民和所應許之彌賽亞的祖先,並承受上帝的應許所包括的永遠産業。他心中總是仰望著將來的事,想要把握住那看不見的福分。
他暗暗帶著渴望的心,聽父親講述那有關屬靈長子權的一切事;他也小心地珍藏著從母親那裏聽來的話。他晝夜思想這事;這已成了他一生所最關心的問題。雅各雖然這樣重視永遠的福分過於暫時的利益,但他對於所敬拜的上帝還沒有從經驗中得著實際的認識。他的心還沒有因上帝的恩典而更新。他相信,只要以掃一天保持著長子的權利,上帝對他的應許就一天不能實現,所以他經常在設計,研究,有什麽方法可以得著那爲他哥哥所輕看卻爲他自己所珍視的福分。
有一天,雅各正在家裏預備食物,以掃打獵回來,累得發昏了,就向他要東西吃;雅各心中最先想到的總是那一件事,他就利用這個機會,應許給他哥哥食物充饑,而以他長子的名分爲代價。當時,這個放蕩無羈,縱情任性的獵人說:“我將要死,這長子的名分于我有什麽益處呢?”(創25:32) 他爲了一碗紅豆湯就出賣了長子的名分,並起誓確定這一次的交易。原來他只要再等一會兒,就可以到父親的帳棚裏得到食物;但他竟爲了滿足一時的欲望,而將上帝親自應許列祖的光榮産業輕易地斷送了。他完全的興趣只在目前。爲要得著地上的利益,他隨時可以犧牲屬天的福分,他把將來的好處換取一時的享受。
“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創25:34) 他出賣這名分之後,倒有了輕鬆的感覺。現在他不再受約束,可以爲所欲爲了。今日有多少人也在爲了他們所謂自由的,無拘束的享樂,而出賣了他們承受天上純潔無疵、永遠産業的權利啊!
以掃一向爲外表和世俗的事物所吸引,他娶了兩個赫人的女兒爲妻。她們都是敬拜假神的,她們帶來的偶像使以撒和利百加非常憂傷。以掃已經違犯了聖約所禁止選民與外邦人通婚的條件;然而以撒仍毫不動搖地決意將長子名分給予以掃。利百加的理由,雅各想得這福分的強烈願望,和以掃對本分的漠不關心,都不足以改變父親的意志。
光陰易逝,歲月如流;以撒年紀老邁,眼目昏花,自覺不久于人世,所以決意給他的長子祝福,不願再事耽延了。但他知道利百加和雅各必要反對,所以決定暗暗地舉行這莊嚴的儀式。按著當時的風俗,遇到這樣的事總是要擺設筵席的。因此以撒吩咐以掃說:“往田野去爲我打獵;照我所愛的作成美味,拿來給我吃,使我在未死之先,給你祝福。”(創27:3-4)
利百加看透以撒的用意。她深信這是有悖於上帝所啓示的旨意的;以撒這樣行是有危險的,他必要招致神怒,並會使幼子不能承受上帝所應許給他的地位。利百加曾和以撒辯論,但依然無效,所以這時她決定採用權謀了。 以掃一出去打獵,利百加就下手佈置她的計謀了。她把一切經過都告訴了雅各,竭力慫恿他立即采取行動,免得這福分最後落到以掃身上無法挽回。她向她兒子雅各保證如果他順從她的指示,就可以得到這福分,正如上帝所應許的一樣。雅各當時沒有十分贊同他母親所建議的計劃。他一想到欺騙他的父親,就十分不安。他認爲這種罪行不但得不到福氣,反而會招致咒詛。可是他的顧慮終於被母親打消了,於是他就實行他母親的建議。他原沒有存心撒謊,只是他一到父親面前,就似乎騎虎難下,只好利用詐術騙取他所羡慕的福分了。 雅各和利百加的計劃終於成功了,然而他們由於欺騙所得到的不過是煩惱和憂傷而已。上帝曾宣佈雅各應承受長子的名分,如果他們憑著信心等候上帝爲他們安排,則到了上帝自己所預定的時候,上帝的話就必實現。但是他們象今日許多自稱爲上帝的兒女者一樣,不願意把事情交托在上帝的手中。利百加因自己向兒子所作的建議深爲悔恨;這一件事使他們母子分離,今生不再見面。雅各從承受長子名分的時候起,就爲良心自責所苦。他已經得罪了他的父親,他的哥哥,他自己的良心,並得罪了上帝。短短一小時內的罪行,使他終身悔恨不已。當他晚年因自己兒子的惡行而心中苦惱時,這一幕景象常活現在他的眼前。
雅各一離開他父親的帳棚,以掃就進來了。雖然他已經出賣了長子的名分,並且已經莊嚴地起誓來堅定那一次的交易,可是他現在卻不顧他兄弟的權利,決意要得到長子的福分。因爲長子權除了屬靈的福分之外,還有今世的好處,就是作一家之主,並承受雙分的産業;這一點是他所看爲最有價值的。他說:“請父親起來,吃你兒子的野味,好給我祝福。”
這眼睛昏花的老父親一知道自己已經受了騙,就戰兢懊惱,顫抖不已。他長久所懷抱的希望已經受了挫折,他也深深地體會到他長子所必有的失望。可是他忽然感到自己的計劃被打消,而所實現的卻正是他所決意防止的事,這乃是出於上帝的安排。於是他憶起天使向利百加所說的話,雖然雅各剛才犯了欺騙的罪,但他看出成全上帝的旨意最合適的還是雅各。當祝福的話還在他口中的時候,他已感到有啓示的聖靈降在他身上;現在他既已明白一切的情形,他就堅定了他在無意之中爲雅各所祝的福說:“我已經···爲他祝福,他將來也必蒙福。”(創27:33)
以掃在福分伸手可得之時看輕了它,而今在福分永遠喪失的時候倒很羡慕它了。這時他百感交集,悲憤之情無以復加。他號啕大哭說:“我父啊!求你也爲我祝福。”“你沒有留下爲我可祝的福麽?” 但應許既已發出就無法挽回了。他輕易出賣的長子權,現在也不能再得回來了。以掃“因一點食物,” 因一時滿足那從來不受約束的食欲,就把長子的名分出賣了;及至他看出自己的愚拙,而想要挽回所賣去的福分時,已是後悔莫及了。他“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來12:16-17) 以掃並不是沒有權利借著悔改去求得上帝之恩惠的;只是他已無法恢復長子的名分了。他的憂愁並不是因爲覺悟自己的罪;他沒有想與上帝和好。他號啕大哭,乃是因爲犯罪的結果,而不是爲了罪惡的本身。
因爲以掃不關心上帝的恩典和命令,所以《聖經》稱他爲“貪戀世俗”的人。以掃代表那些輕視基督救贖他們的代價,並隨時爲了身外之物而犧牲承受天國之權的人,許多人專爲目前而生活,一點也沒有想到或顧慮到將來的事。他們象以掃一樣說:“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爲明天要死了。”(林前15: 32) 他們被嗜好所管束;寧可放棄最有價值的事,而不願克己犧牲。如果他們考慮:或是要滿足卑劣的食欲,或是要承受那單單應許給克己而敬畏上帝之人的天國福分,二者必須放棄其一之時,食欲的要求總是得勝,而上帝和天國實際上就被輕視了。有多少人依戀于那有害健康並麻木知覺的情欲啊!甚至連一些自稱爲基督徒的人也是如此。當人勸他們應當潔淨身體和靈魂的污穢,敬畏上帝並追求完全聖潔時,他們就起了反感。他們看出自己既不能保留有害的嗜好,而同時也得到天國,就認爲永生的道路太窄而不再行這條路了。
許多人仍在爲放縱肉體的情欲而出賣長子的名分。於是他們犧牲了健康,敗壞了智力,喪失了天國;一切不過是爲了暫時的享樂,--就是在本質上既使人衰弱,又使人敗壞的放縱。以掃怎樣在已經不能恢復損失的時候,發覺自己輕易出賣長子權是多麽的愚拙;照樣,當上帝的大日,那些爲了滿足自私的欲望而斷送承受天國之福分的人,也必後悔莫及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