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但以理書查經



大家好

本週柯師母將帶領我們探討但以理書後半部,所以請將您的聖經翻到但以理第七章,再按下播放鍵收聽喔!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但以理書查經



但以理書 1~6章

本週由柯師母帶領我們進入但以理的世界,請翻開你的聖經到但以理書,並按下錄音檔的播放鍵,跟著柯師母一同進入但以理的世界吧!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希伯來書查經


希伯來書第七章
耶穌—更美的祭司職任(The Better Priesthood)

要了解希伯來書所說:耶穌是更美的祭司職任,首先,我們應該讀4:14-5:10及6:19-8:2;接著,讀聖經中所有提到”麥基洗德”的經文;第三,在希伯來書4:14-5:10,6:19-8:2中,引用詩篇110:4共7次(5:6; 6:20; 7:11,15-17,20-21,24,27),每一次引用時各有何要點;第四比較亞倫祭司職任與基督祭司職任的優劣。

一、讀【來4:12-13】使我們感覺自己在上帝銳利的話語審判之下真是無所遁形,但是接下來,作者馬上在4:14-16中清楚的告訴我們,因為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祂曾經歷我們人性的一切困難,因此他憐恤人,滿有恩典。所以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上帝施恩的寶座面前。
耶穌是大祭司,這是希伯來書對基督教信仰的獨特貢獻。來5:6是新約聖經第一次提到麥基洗德。耶穌成為大祭司是上帝所召(5:5);是按照詩篇110:4的根據,按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耶穌配當大祭司,首先是因為祂能體諒受祂服事、既愚昧又失迷的人(5:7-9);二來因為祂是有所獻的,耶穌獻出自己的生命(2:9;5:9),永生的根據在於耶穌一次且永遠有效的替代性的死,耶穌沒有被救拔脫離十字架的死亡;而是藉著切切實實的受苦領會了完全順從。

二、麥基洗德究竟是誰?我們對他的背景所有的了解只有創14:18-20,來7:1-3根據這樣的背景,說他比亞伯拉罕大,因為亞伯拉罕獻十一給他,他為亞伯拉罕祝福,他比亞倫更早就是祭司,同時他也是王。在歷史的舞台上,他的出現無族譜、無父、無母、無生之記載、無死之記錄。但來7章的重點不是講麥基洗德,而是講基督,因此麥基洗德的聖經歷史紀錄,其無始無終之特點,使得使麥基洗德與耶穌相似,他成了耶穌的預表。

三、舊約對麥基洗德的記載還有詩篇110篇。來1:13首先引用詩110:1指出耶穌是神,耶穌自己也引用這一節經文證明祂是神的這一本性(太22:44)。來7:17引用詩110:4指出,「當亞倫祭司制度還在實行的時候,神透過大衛說出有關麥基洗德祭司制度的話,這就顯示從亞倫而出的祭司並未能實踐祭司職任所定之目的」(Leon Morris,p. 66)。總之,利未祭司職任沒有取代麥基洗德祭司職任。相反,麥基洗德祭司體系不單比利未祭司體系源遠流長,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律法不是明說只有亞倫子孫才能當祭司嗎? 因此來7:12才會說:「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但是第12節指的不是律法整體上的大改動,而是指修改只有屬肉體的亞倫後代方能作祭司的這一條規定。摩西的律法建立了由亞倫子孫傳承的祭司制度;但是詩110:4指出有一超越亞倫的祭司制度。

5:6 第一次指出耶穌蒙上帝所召為大祭司,5:10再次強調5:6所言

6:20強調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大祭司,藉此導入第七章的討論。

7:11重點是麥基洗德的等次,指出這新的等次的必要性。

7:15-17作者比較新等次與舊等次(舊等次要求祭司必須是亞倫子孫)

7:20-21引述詩110:4的前半段說”主起了誓絕不後悔,你是永遠為祭司”

7:24,28都是強調耶穌的祭司職任是永遠的。

7:1-10整個的討論焦點就是”麥基洗德是何等尊貴”,他比亞伯拉罕尊貴,也比利未尊貴,因此麥基洗德祭司的等次比利未祭司的等次尊貴。

7:11-19要說明耶穌既不是利未支派何以他可以成為我們的大祭司?按照舊約律法書,耶穌是沒資格擔任祭司,但聖經預言上帝將要按新的等次立某一位為大祭司。這就是7:17的聖經根據。

7:20-28來到這一章的目的是為說明:耶穌是更美、更好、更超越的大祭司。(1)耶穌成為大祭司是上帝起誓立的(詩110:4),這是上帝直接的介入和參與;利未職任則是生而為利未支派而有的。(2)耶穌是永遠活著為祭司,他是唯一且是永久的真祭司;利未祭司有死阻隔不能長久為祭司,故數目多;我們有一主、一救主、一祭司,他永遠在為我們代求、拯救(參羅8:33-34;約壹2:1-2;1:9)。(3)我們的大祭司耶穌一次為我們解決罪的問題;亞倫等次的祭司需多次獻祭,不僅為人也為己,他們自己也是屬於需要獻祭贖罪的罪人;耶穌卻是聖潔、無邪惡、無玷汙、遠離罪人、高過諸天。這樣的大祭司正是我們的需要。(耶穌與我們同受苦難、試探,但是他沒有犯罪,他不需要為自己獻贖罪祭、求饒恕;耶穌與我們相似但又與不盡相同)。(4)這位被立為大祭司的乃是希伯來書第一章所說的是上帝的兒子,祂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相;祂也是第二至五章所說道成肉身,但仍然與天父連結遠離罪惡,在苦難中學習順從的大祭司。

7:18-19說:「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 神面前。」利未祭司職任的不足在於:不能潔淨人的良心(9:13-14)、不能除罪(10:3-4);因此7:11說利未祭司職任不完全,但第八至第十章會指出基督的祭司職任能做到利未祭司不能做到的,祂會帶來完全。

錄音檔請見下方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啟示錄查經


第21-22章

更新了!更新了!坐寶座的上帝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這就是在啟示錄第21章,我們不斷看到的。約翰在21:1-2告訴我們,他看見了新天新地,他看見了聖城新耶路撒冷;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在新天新地裏,上帝要再一次親自與人同住,上帝親口說祂與人的關係是:「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兒子」(21:7),在這一個關係更新、環境更新的地方,經歷過生離死別之痛的人會得到從神而得的最大的安慰:「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21:4)。
從21:9至22:5,約翰以新耶路撒冷聖城(首都)代表上帝永遠的國,詳述這座聖城無比的榮耀。這一大段經文有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1 創世紀記載人類起初受造居處在美麗的伊甸園,啟示錄記載最後上帝以
新耶路撒冷城代替伊甸園,但其中仍如伊甸園有河、有生命樹。蒙贖的上帝子民,有上帝的名字寫在他們額上,意即他們有上帝的品格、生命、形象和樣式(22:5;參創1:26)
2 約翰綜合了伊甸園的主題及以西結重建聖殿的異象(40-48章),來描述
聖城新耶路撒冷:
1) 二人都被帶到高山上俯視聖城及聖殿(啟21:9-10;結40:2);
2) 聖城及聖殿都充滿上帝的榮耀(啟21:11;結43:5);
3) 門上有十二支派名字(啟21:12;結48:31-35)
4) 二人都看見天上的天使用丈量聖城及聖殿(啟21:15-17;結40:3-42:20)
5) 二人都看見聖城及聖殿是四方的(啟21:16;結48:20;參王上6:20)
6) 二人都看見上帝寶座(啟21:3,5;22:1;結43:7)
7) 二人都指出出入聖城及聖殿有限制,不潔不義之人不得進入(啟
21:8,27 ;結44:6-14)
3 啟示錄21-22章的新耶路撒冷城與17-18章的巴比倫城有許多的平行對
照之處:
1) 都是由七災的七位天使中的一位引導約翰去看見異象
2) 約翰都受到聖靈感動的引導(17:3;21:10)
3) 巴比倫是淫婦;但新耶路撒冷城是羔羊的新婦(即新娘)
4) 二城都有寶石妝飾(17:4;21:11),但是巴比倫用金杯盛可憎之物(17:4;18:3),新耶路撒冷城則提供生命之水(22:1)
5) 巴比倫是鬼魔的住處(18:2);新耶路撒冷城則成了上帝的居所(21:3)
6) 巴比倫充滿了各樣的汙穢、不潔、罪惡(18:2,4-5);新耶路撒冷城沒有不潔不義(21:27)。
7) 在巴比倫列國把能力權柄給獸(17:12-13);但是在新耶路撒冷城他們則把榮耀歸給聖城(21:24)
8) 新耶路撒冷城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水(22:1);巴比倫則是在眾水之上(17:1)。
9) 巴比倫敵對上帝;但新耶路撒冷忠於上帝。
10) 巴比倫城居民的名字不在生命冊上(17:8);但新耶路撒冷城的居民,他們的名字在生命冊上(21:8)
11) 巴比倫城居民有殺人者、行姦淫及邪術者(17:6;18:24;17:2;18:3,9; 18:23);但新耶路撒冷城則完全沒有這些人(21:8)
12) 巴比倫代表人造的虛假天堂、虛幻的夢想與盼望、人所提供的倚靠如金錢、權勢、成功、感官之慾,是世上罪人所愛所追求的,正如18章指出的,巴比倫城最後的傾倒,使人的夢想、幻象破滅;
新耶路撒冷城則使理想成真,那些回應上帝對生命指引的人得到了永恆的故鄉。舊約聖所的影像所預表的實體就是新耶路撒冷,有上帝和耶穌住在其中;舊約的聖所及至聖所只有祭司和大祭司可進入,新耶路撒冷城,凡願意接受耶穌的都可進入。
新耶路撒冷城雖是約翰在異像所見,影射以西結書40-48的異象;但卻是實在的地方、是上帝得贖子民永遠的居所,約翰用人可了解的語言來描述其無比的榮耀,保羅則指出其實際的榮美會是人:「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過的」(林前2:9)。
啟示錄21:1-22:5完美的總結了上帝救贖大工帶來的結果,給七教會的應許也都在新天新地一一的應驗了。
22:6-21的後語則是1:1-8前言的對應,二者的主題相同,前言與後語都告訴我們,耶穌是啟示錄最重要的主角,這卷書不是要滿足我們對未來的好奇心,而是告訴我們:上帝愛我們(參1:5),前言一再重複告訴我們耶穌是誰,祂因為愛我們,他為我們做什麼;後語則強調耶穌不但在歷史上完成了他救贖的大功,而且要再來。
『都成了!』(21:6);「我必快來!」(22:7,12,20)重複三次。我們在等待基督復臨的同時,我們也活在此時此地,我們要常常讀啟示錄,確實知道耶穌仍然在歷史中掌權,時刻警醒預備(16:15)。啟示錄是耶穌基督的啟示,是祂給我們的啟示,也是關乎祂的啟示,耶穌是啟示錄的中心,也是我們信仰的中心。
22:13 (耶穌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1:8主上帝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21:6 (上帝)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啟示錄在這裏根據耶穌的話告訴我們;正如約翰福音20:28說的:耶穌是主!是上帝!)
最後我引用啟示錄的二節經文祝福大家並和您一起同心等候耶穌基督的復臨:
22:14 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裏,也能從門進
城。
22:20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錄音檔如下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慶生會

2/27下午讀書會完後,青年團就提前為萬慧慶生! 萬慧今年之生日適逢元宵節,可謂普天同慶! 在每位團員的祝福下,相信萬慧心中必充滿滿滿的愛及萬般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