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近年來公佈了一份「台灣心貧兒現象觀察報告」,結果發現竟有四成六的孩子覺得不快樂(46.2%)、近半數的孩子覺得生活很無聊(48.4%)、甚至有三成的孩子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30.6%)、約四成三的孩子遇到挫折容易放棄(42.5%)、有四成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受歡迎(40.4%)…可見目前很多孩子正處於不快樂、生活空洞、負向自我概念、挫折忍受度低、人際關係差….等心靈貧窮的狀態下。 基於這樣的生活中,孩子還可不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我對青少年的服務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而從事小學品格、生命教育已經三年了,這段教導並與孩童們相處的時間,很多時候感覺精疲力盡,相信參與志工的老師也有同感,有種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的心理準備。然而,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志工們的辛勞,孩子們在課後的團體學習品格、生命教育的陶冶下,我看見孩子在純真裡頭活出了生命的色彩。孩子的心柔軟像海綿,只要吸收了正確的價值觀,他們的心不會像草莓,不可一觸,相反的,孩子們就像芭樂,硬朗又充滿對生命的養分。
基督教安息日會福音堂兒童部規劃了品格、生命教育的學習課程,內容結合品格主題單元教導(教材來自基督教培基文教基金會品格教育),品格教導內容有專注、順服、誠實、感恩、慷慨、井然有序、饒恕、誠懇、美德‧‧‧等多元主題。 生命教育課程教材資源來自基督教的彩虹愛家生命教育中心推出的四大生命教育領域:人與己教育(人-己) 、人與人教育(人-人) 、人與環境/自然教育(人-地)、 人與生命的教育(人-天)。 孩子的生命本質需要被提醒與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來自低成就的家庭和學業低成就的孩子,更是需要在生命的不同領域,讓他們站上可以展現自己特色的舞台,教會提供定期舉辦的活動就是滿足實踐這舞台的來源,孩子們學習中英詩歌近一百首, 聽過的也撼動他們心靈有關品格、生命、聖經等故事有上百個,孩子親自動手做過無數創意美勞作品。在孩子的心裡,不再屬於心貧一族,他們在團體互動學習裡,認識接納的不只是自己,也找到一群可以彼此激勵生命的好朋友,透過體驗互動教學,孩子們眼光、心胸都寬廣了,知道在團隊的遊戲中要的不是自己的突出而是共好的精神。在個人的表演活動中,知道如何展現個人最強項的魅力風格,這些活動的精神,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品格、生命教育的價值意涵。
我們所做的努力,不是要來補強學校不足的,我們要傳遞的是對上帝賜給人類生命的意義,回應祂賞賜放在人類基因程式裡的愛。當孩子對生命認知產生意義, 他們會對生命意義赋予努力的動機,活出自己激勵他人。 我們知道這份傳遞生命信念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赋予了努力的動機,相信這就是生命影響生命最強大的動力。
作者: 程秀卿老師(目前為福音堂師母、小學品格、生命教育工作者、社區、學區、教區成人讀書會帶領者)
2 則留言:
心貧很令人難過的動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