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求你使我離開奸詐的道,開恩將你的律法賜給我!」

在希伯來原文裡,「奸詐」是名詞,這一字有不同的譯法,有作「虛謊」(出5:9;何7:1);有作「假」(出20:16);還有譯為「虛假的」(耶10:14;箴31:30)、「詭詐」(詩119:118)等。
在新約聖經的希臘文裡,出現的同義辭,有譯為「假」(徒6:13;啟2:2);有譯為「說謊話的」(啟21:8);有譯為「虛妄」(徒4:25)、「徒然」(帖前3:5)的。在此,詩人懇求神,幫助他「離開奸詐的道」,離開謊話與虛妄。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有一對基督徒姊妹,她們都很願意幫助猶太人躲避納粹的迫害,但她們卻用了不同的方法。姊姊認為為了救人而說謊是可以的,妹妹卻認為不應該如此。
妹妹把幾個猶太人藏在客廳飯桌底下的地窖裡,有一天,終於被納粹盯上了。幾個士兵來到她家,她禱告之後開門,納粹粗魯地巡視家裡一番,然後問她:「聽說妳偷藏了猶太人在家裡,有沒有這回事?」妹妹點頭說有。士兵很驚訝她的坦白,隨即問她:「那你藏在哪裡?」她指著飯桌底下說:「在這裡。」
納粹兵用槍掀桌巾,裡面空無一物,他們敲敲桌子,大聲問她:「妳藏在哪裡?」她仍舊回答:「飯桌底下。」幾個士兵嘲弄了她一番,關上門走了,從此沒再回來。
詩人在這沒有明說的愁苦裡,顯然陷入了困惑中,她在掙扎痛苦中回頭來求告神,說:「求你使我離開奸詐的道,開恩將你的律法賜給我!」那一對德國姊妹所幫助的猶太人,最後都獲救了。但,聖經說「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14:23)詩人知道這點,因此他無法釋懷放膽去做。有時,能夠在這樣的時刻裡駐足沉思,回轉向神,是必須也是好的。 ◎黃淑美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大膽禱告

和大家分享好東西--大膽禱告
聖經說,你們得不著 是因為你們不求
你若不向神求恩惠 賜福或倍增
有些人的禱告很微小 你等於冷凍了信心
詩篇2篇8節說
你求我,我就將列國 賜你為基業
神的意思是,大膽地向我求
求我成就 我藏在你心中的夢想
求我實現在人看來 不可能成就的應許
縱使你多年未和家人說話 也可以求我恢復你們的關係
與神獨處時,勇敢求神 成就你最深的願望與夢想
求神為你開路

有個比喻這麼說的
你想像天堂有一座大型倉庫 裏面有許多儲藏室
走在通道上會看到許多門 上面寫著不同的名字
成千上萬的門 你會找到有一扇門 寫著你的名字
你看到那扇門就停下腳步 問彼得,裏面有什麼? (彼得是天使吧!)
他故作輕鬆地說,沒什麼 你不會想要進去的
最後你終於說服他讓你進去
彼得打開門
你看到裏面架子上 有許多箱子
你急忙跑過去打開一只箱子 發現裏面是原本要給你的福分
這是神上週要給我的恩惠 可是我卻沒有求
這是神上個月要給我的機會 我卻忘了求
這是我一直想要寫的書 我卻半途而廢
這是我想要開創的事業 這是屬於我的醫治
一排排的福分,恩惠,機會 創意全都屬於你
神卻沒有釋放出來 只因你沒有求
我不曉得你如何 但我希望我們的儲藏室是空的
因為神渴望恩待你 神為你預備了豐盛的未來 大膽地向祂求
別再讓你的福分 被壓在儲藏室 決心找回一切原本屬於你的
包括你曾經放棄的夢想和應許 何不再次向神懇求?
你若學會大膽地向神求 更大的事 你的信心就會獲得釋放
神必澆灌祂的福分與恩惠 你必更上一層樓
加油!!大膽禱告吧~~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你真的知道我嗎?或許你都不認識你自己

親愛的朋友你認識自己嗎?
我們的生活中有好多個自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你都知道的。
【周哈里窗戶】是自我坦露與反饋經驗的工具
分為四的個部份:
公開我:別人知道我也知道
背脊我:別人知道我不知道
隱藏我:我知道但別人不知道
潜在我:別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你在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呢?
可能是因為價值觀不同,或是有利益的關係,所以大家在學校、公司都常是隱藏我比較多。
而大家到了教會多為公開我,因為信任、熟悉感、價值觀較相同。所以比較可以表現真實的自己。
但是我们也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背脊盲目的自己,不論是優點或是缺點都是會令我们陷入無知。所以我们需要專心的耳朵傾聽,有謙虛的心接受,有勇氣與行動改變。也但願有天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開發自己潜在的自我,接受美麗的自我。當我們陷入無知的錯誤時,可以逃脫無知的捆綁,也讓我们大家更學習如何用溫柔的言語憑愛心說誠實話。能夠多些的溝通、學習與包容,成為互相成長的肢體。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我的32個臉孔


7/5日安息天,下午的讀書會使我們看見真實的自己。

翻閱著一幕幕的圖片,這些細微的文字,帶我們進入彼此的心靈。而我們都好像墜入凡間的天使,面對著稀奇、新鮮、渴望自由。感應著每種不同的情緒,獻上自己、獻上感情、獻上隨時可能會輸掉自己的本質。面對人我們輸了情緒跟真心、面對生活我們輸了重心跟未來、面對神我們輸了祂的信任跟關愛。
這就是人 ,上帝永遠不放棄的人 ,你我都在人生的旅途中,輸了很多,彼此皆能體會,,那心中有一份無法消化的情緒,但我們得誠實說,其實,真的沒那麼糟,常常我們會陷入一種迷惘的思緒,看著自己的給予,但得不到應得的回報,想著自己的不甘心,跳出不平衡的心態‧‧‧但我們要相信我們跟一般人不同,就算失去了快樂的力量,我們仍然可以選擇新的生命 擁有更自在更廣闊的生活。〈希伯來書7:25〉〝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神幫我們撫平的不只是那份不能消化的思緒,而是拯救那我們不能面對的自己。
〝那時候,人人要說:「他的確是我們的上帝,我們一向信靠他;他拯救了我們。他是上主,我們一向信靠他。我們要歡喜快樂,因為他已經拯救了我們。」〞〈以賽亞書25:9〉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我必守祢的律例;求祢總不要離棄我 詩119:8

現代人對上帝的認識經常流於空洞。我們把上帝想像成一個溺愛兒女的父親,或有求必應的神,這個上帝永遠不改正的錯誤,也從來不要求我們背負人生的十字架。祂傾聽我們的祈禱,並識趣地加以批准;祂只鼓勵我們聽從內心的聲音,卻絕口不提使我們不自在的原委-.....這樣的神只是聖誕老人的翻版,人塑造出來的偶像。

聖經寫著:「上帝說:因為他專心愛我,我就要搭救他。」〈詩91:14〉不懂得知足常樂的人無法享受救恩;聽不進逆耳忠言的人也難忍主的教導。專心愛主的人在祂面前虛懷若谷,他們用單純的心接受神的感動,他們的情感牽掛著祂,他們的心願與祂契合。他們對主的摯愛,他們為主所用的心思,吸引了祂的注意。他們靠近了主,所以主也靠近他們;他們常常談論主的事情,所以主也紀念他們。

耶穌即將與門徒分離時,對他們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這絕非聖經中的創舉。早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帝就藉著摩西告訴他們:「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上帝,祂是上帝,是信實的上帝;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7:9〉愛不是一種口號;愛尋找表達的渠道,愛尊重對方的心願。

耶穌自己的實踐了這種精神。為著愛,祂「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儀式。」〈腓2:7〉為著愛,祂甚至忍受罪人的頂撞〈來12:3〉。因此,祂期待我們以同樣的愛回應祂,遵守上帝的誡命,就是向祂表明,我們珍惜祂的愛;奉行上帝的道,就是向祂承諾,我們接受祂周全的安排。無論是主動的表白或是被動的接受,都需要信仰的勇氣,讓對方難以推辭的勇氣。然後,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地向祂祈求。

親愛的主,願祢保守我的心,使我遵行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