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三十一章三節
一天早晨 , 我的朋友、那位駐院牧師 , 走進某個病房 , 去探望一個剛入院的婦人。這位婦人年近五 十 , 肥胖而頭髮灰白 , 不但有病 , 且看上去十分焦慮、心煩欲狂。
到了她床邊 , 牧師開始親切的自我介紹。 還沒等他講完 , 婦人開口便說 ..「我不要見任何傳道人 , 我有自己的教會 , 我喜歡自己所信的 , 我不要別人告訴我什麼。我住在這醫院時 , 請不要來看我 , 別惹我 o 」
駐院牧師援緩移了一下步子 , 然後又停下來溫柔的說 ..「我來這裡不是要對你說教 , 只是關心妳 。」 受寵若驚的病人被他這句話嚇了一跳。於是 , 才鬆了一口氣 , 笑著對他說 : 「好 , 請進來坐吧 ! 關心我倒是十分需要的 ! 」 這位病人住院期間 , 我的朋友應這位婦女要求, 時常去探望她 , 他們之間產生了真正的友誼。 他後來說 , 他感到自己已經在這位婦人出院以前 , 提供給她十分有意義的心靈服務。 心理學告訴我們 , 被愛與被接納是每個人最大最急切的需要 ; 一個人一生的幸福 , 端視這種需要是否被滿足以及被滿足的程度如何而定。 上帝親自將這種對友誼與同情的需要 , 深植於 人心。實際上 , 這是祂賜給祂兒女的恩賜 , 即使最 強壯、最自滿的人 , 情形也是如此。 基督在客西馬尼園受苦的時候 , 也渴望得到門徒的同情。祂只求有一個人在那裡、關心和了解祂 , 但不幸的是 , 連一個人也沒有。 那位工作積極、性格獨立的使徒保羅於從事上帝先鋒工作的困苦寂寞生涯中 , 也會常常渴望得到同情與友誼。 上帝將這種被愛的需求放在我們裡面 , 乃是為 了一個目的 ; 上帝要藉著滿足我們的需求 , 進入我 們的人生 , 這就是她的目的。 凡是遇到上帝的人都會為了滿足自身被愛與被接納的迫切需要 , 而在尋求過程中 , 這樣讓上帝進 入人生的。上帝就是以此為根基 , 吸引所有人類來歸向祂。基督徒也必須在這種基礎上 , 在人心裡建立基督 的國度。
每一個被拯敦的人 , 都必須藉著愛而得救 , 並且這必須從上帝開始。上帝說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 , 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 」〈聖經耶利米書三十 一章三節 )只有愛 , 才能破除人心中的藩籬 , 只有愛 , 才能打開心門 , 讓真理進入 , 以滿足人心最大的需要 ; 愛是每個人所需要的。
有首流行歌曲說的好 ..「世界所需要的是愛 ,是甜蜜的愛 ; 這正是世界唯一太缺乏的東西。」 上帝擁有足夠的愛 , 可以滿足全世界對愛的需要 ; 祂也確實有足夠的愛可茲供應。因此 , 現在只 有一個問題 , 那就是──
除非表達出來 , 愛就成了不實在的東西 , 沒有一點價值。不知為何理由 , 上帝要靠祂的子民來表達祂的愛 , 祂居然把無價之寶放在瓦器里 , 選擇了人類 , 來傳達她的福惠給世界。她定意 , 讓她的榮光透過人 , 來驅散罪的黑暗。上帝要人類以愛的服務 , 來滿足罪人及貧苦者的需要,並引導他們歸向自己。
上帝用人作媒介,向世人傳達她愛的溫暖。聖經說 ..「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箴言二十章 十七節 )
上帝的子民在特別指派給他們的這件任務上 , 時常虧欠上帝 , 那是何等可怕啊 ! 他們根本沒有好好表達上帝的愛。自私、冷酷,幾乎已經消滅了愛的火焰 , 許多自稱基督徒的人已經忘記 , 上帝期望他們代表基督。
代表基督有什麼意義 ? 它的意義是要人像耶穌一樣地表達上帝的愛 ; 祂吸引人的秘訣乃是愛。藉著儀態和聲調 , 她表達了愛的表情、品格上的美 , 吸引了還沒有硬著心腸不信的人。
上帝豐富的愛 , 是基督樂於談論的主題 ; 她談論愛 , 體現愛 , 她本身就是愛。對上帝本質這種充滿歡樂而奇異的領悟力 , 乃是基督給世人的特別禮物 。基督降世便是要分賜這永存的真理 , 使人 知道 , 天父期望滿足人類最急切的需要。
對上帝這些寶貴的認識以及對上帝之愛的體驗, 是上請給祂子民的偉大禮物。祂迫切期待著門徒 , 將這種認識傳給世人。每一個基督徒都該是一個愛的傳達者。
不知在何處 , 這神聖的使命像是失落了 , 我們似乎只是在強調比較次要的東西。最大的罪是最容易犯的罪 , 是最微妙的罪 , 也
是最難使人自覺的罪。社會很快便逮捕一個殺人犯 , 正之以法 ; 犯姦淫罪者 , 心中有愧 ; 有所藉口的慣竊 , 也知道他的行為不道德 , 不對。但是違背愛 之律法的人 , 沒有人會逮捕他 , 他所可能聽到的 , 只是良心最微小的聲音。如果硬起心腸 , 連那最微 小的聲音也會聽不到的 , 永遠聽不到了。
人心自私的傾向 , 一直在催促人只為自己打算就好 , 剛硬與無情 , 像一種無形的癌症。我們忽視別人的需要 , 卻不覺得忽視了別人的需要。例如醫生對工作太專業化 , 以至於治療病人時, 只注意病人的症狀 , 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需要 ; 他沒有意識到 , 自己是在醫治一個人 , 只覺得在醫背、醫胃、醫腳等。然而 , 十分之九來求治的人 , 都帶有恐懼、焦慮與挫折 , 具有心理上的需要 , 不 是只靠藥丸與手術刀就可以治癒的。
甚至傳道士也很難避免 , 不犯這種最大的罪。 牧師為了教會某某計畫奔波各處 , 每年要用壞一部小汽車。對於教會說 , 他可以平衡教會預算 , 設立委員會 , 但卻忽略了人的需要 , 就是忽略了羊群中有真正需要的入。他們需要一個真正關懷的人 , 他們需要一個能夠與他們談論人生難題的人 , 需要一個與他們一起禱告的入。 一位牧師如果不能從小教會升遷到大教會 , 內心很容易有一 , 種失敗感。照著一般看法 , 從事教會行政工作 , 似乎更能有效地服事主。 雖然教會行政工作是不可少的 , 但從事教會行政工作的人 , 很容易遠離群眾而不了解人們心靈上 的需要。
大衛戴菲博士在他的「心理學與基督教」一 書中論到這種不關心他人的趨勢時說 : 「有時醫生對醫學上的診斷所具有的興趣 , 遠超過對病人的興趣。傳道人也遭遇到同樣的試探 , 對神學很感興趣 , 卻不 能應用神學來滿足人的需要 ; 結果 , 雖是一個好神學家 , 卻稱不上是好牧師。」 ( 原書第三二頁 )
我們在任何地位與人際關係中 , 都很難避免忽略他人的傾向 , 但是我們不愛人、彼此不仁慈就是我們最大的罪。
不仁慈這個詞 , 使人想起人被虐待的情況 , 使人想到各種殘酷的刑具 , 使人想到古代蒙古人的野蠻作風。
他們有一種惡毒的習慣 , 將犯人的四肢用幾匹馬綁住 , 然後猛力鞭打馬匹 ; 馬匹就四面奔馳 , 而將人撕裂 , 說是所謂的五馬分屍 o我常常想 , 這種事情實在殘酷 , 是人間不仁道的原始例子。可是 , 我卻不知道 , 自己竟也對同胞不仁慈 , 這是我最大的罪── 不了解自己會受到這種控告。
畢竟 , 我不以為自己是那種喜歡虐待別人的人, 也不以為自己是生性殘酷的人。我這樣說 , 並不會使自己良心不安 , 因為我確信 , 自己從未虐待過 人。只有在自己徹底了解 基督教乃是基督所說、不折不扣的愛神愛人 , 並服事人的需要時 , 我才了解 , 自己最大的罪乃是對人不仁慈。 如果基督教是彼此相愛 , 那麼 , 不能彼此相愛,就是基督教的反面了。從這個角度看 , 我才發覺自己缺少了愛。我看到 , 自己常常不能關懷別人 , 只關懷自己。我看到 , 自己全然偏行己路 , 我發現 , 按照聖經的定義 , 我深深生活在自私的罪中。雖然我一直在遵守上帝的誠侖 , 過著所謂「好」的與「道德」的生活。
最後我認識到 , 罪過不在乎我做了什麼。 真正嚴重的錯誤 , 乃在乎我沒有做應該做的事 , 沒有幫助別人。
君清楚了自己 , 我最後只有禱告說 : 「父啊 , 求你原諒我 , 對我同胞的不仁慈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