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童的教育植物從種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乃是教養兒童的實物教訓。“先發苗,后長穗,再后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講這個比喻的主,創造了微小的種子,賦之以生命的質素,並製定了控製它生長的規律。而且,這比喻所闡明的真理也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成了活的現實。他在肉體和屬靈的本性方面,都遵循了植物所闡明的神聖發展的程式,正如他希望每個青年都要做到的那樣。雖然他身為天上的主宰,榮耀的君王,但他竟在伯利恆變成嬰孩,一時代表著在母親照護下的孱弱無能的嬰兒。在童年,他做了孝順父母的兒童所應做的事,說話行事都表現兒童的智慧,而不是成人的理智。他孝敬他的父母,並按照兒童所有的能力多方幫助他們,滿足他們的心愿。但在他發育的每個階段,他總是完善的,並具有一種無罪人生的純朴和自然的美德。《聖經》論他的童年說︰“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關于他的青年時期,有記載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40,52)
這就提示了父母和教師的工作。他們務要設法培養青年的志趣,使他們在人生的各階段中表現其相應時期的自然之美,正如園中的花木一樣,自然地發育。
天真爛漫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孩子。大人不要特別寵待他們,不要當著他們的面向人重述他們伶俐的巧言;不要稱揚他們的美貌、話語或行為,以助長他們的虛榮心;也不可給他們穿戴貴重絢麗的衣服,因為這會助長他們的驕傲,並引起同伴的嫉妒。
應當教育兒童保持赤子之純真。要訓練他們樂意做幫助人的小事,並從事與他們年齡相稱的娛樂和業務。兒童時期相當于比喻中的秧苗,而秧苗自有其本身的美。不可強令兒童早熟,要盡可能使其保持幼年的朝氣與美德。
幼小兒童也能做基督徒,並有一種與他們年齡相當的經驗。上帝對他們的期望也不過如此。他們需要在屬靈的事上受教,父母應給他們布置一切條件,讓他們照基督品德的模式建立品格。
種什麼收什麼依照上帝的自然定律,有因必有果,這是確實無誤的。從斬獲上就可以看出所撒的是什么。懶惰的人有自己的工作來指責他,他收的莊稼要証明他的不是。在屬靈的事上也必如此︰每個人的忠實要以他工作的成績來衡量。他工作的實質,或殷勤或懶惰,都必在其斬獲上顯明出來。他永久的命運也就由此決定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生也是如此。我們都需要播撒慈悲、同情、仁愛的種子,而后收的也是這些。每一自私、自利和自負的癖性,以及每一任性放縱的行為,將要產生同樣的收成。那為自己而活的,就是順著情欲撒種的,也必從情欲收敗壞。
上帝並不毀滅任何人。每個被毀滅的人都是自取滅亡的。凡昧著良心行事的人,就是播下不信的種子,終必有其結果。古時法老王拒絕上帝最初的警告(見出7:1-14:31),就撒下了頑固悖逆的種子,他所收的也就是頑固悖逆。上帝並沒有強迫他不信,他自己所撒不信的種子就產生了相應的后果。他堅持反抗上帝,直到他看到國土荒蕪,自己的長子、自己家族和全國民眾各家長子僵冷的尸體,以及紅海的波濤淹沒了他的馬匹、戰車和軍兵。他的歷史是個可怕的例証,說明“人種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這一真理(加6:7)。人能領會這一點,便要當心自己所撒的種子了。
所撒的種子既有收成,若再依次撒下去,莊稼便要倍增了。在我們與他人的關系上,這個定律也是有效的。一言一行都是必結其果的種子。每一仁愛的善行,每一順命或克己的行為,都必在別人身上產生相應的果效,而這些果效也必在更多人身上再度產生。照樣,每一項出于嫉妒、惡毒或紛爭的行為也是一粒種子,生出“毒根”叫眾人沾染污穢(來12:15)。而“眾人”所再毒害他人的,將是何等大的巨數啊﹗可見善與惡的撒種工作,其影響是持續不斷以至永久的。
在各水邊撒種撒種的比喻教訓人要在屬靈和屬世的事上慷慨為懷。主說︰“你們在各水邊撒種……的有福了。”(賽32:20)“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林后9:6)在各水邊撒種,意思就是要不住地將上帝的恩賜轉施于人,就是何處上帝的聖工或人類的缺乏需要我們幫助,我們就當施舍。施舍決不使人窮乏,因為“多種的多收”。撒種者因將種子撒出去而使之繁衍。凡忠心分發上帝恩賜的人也是如此。他們借著分贈于人而增添了自己的福惠。上帝已經應許給他們充分的供給,使他們能繼續施舍。“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路6:38)
撒種與收割的涵義還不限于此。在我們分贈上帝所賜的今世之福惠時,我們所表現的仁愛和同情就必喚起受惠之人向上帝的感激與謝恩。他的心田就必因此預備領受屬靈真理的種子。而那將種子賜與撒種之人的主,必使種子發芽生長,並且結實,以至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