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太13:33;路13:20,21)
許多有學問和有勢力的人都來聽那位從加利利來的先知講道。 這時基督正在海邊教訓人,其中有一些人以好奇的心情窺視環繞著他的群眾。在這一大群人中,有社會上各階層的代表人物。有貧窮的人,有目不識丁的文盲,有衣衫襤褸的乞丐,有麵容兇惡的強盜,有疲憊殘疾的人,有放蕩不羈的浪子,有商賈市儈,有遊手好閒的人,無分貧富貴賤,大家都彼此擠在一起,站在那裏聽基督的 講論。那些有教養的人看到這種罕見的集合時,便彼此相問說:“難道上帝的國是由這種材料造成的嗎?於是救主便再用一個比喻答復他們說:
“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鬥麥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猶太人有時用酵來象徵罪惡。在逾越節的時候,他們吩咐百姓要將一切的酵都從家中除掉,猶如將罪惡從心中除掉一樣。基督曾經警告門徒說:“你們要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路12:1)使徒保羅也曾提到那“惡毒邪惡的酵。”(林前5:8)但在救主的比喻中,麵酵是用來象徵天國;並說明上 帝的恩典蘇醒和感化人心的能力。
人不論多麼惡劣,或墮落到何等卑賤的地步,總不至於越出這一能力所能感化的範圍。凡甘願服從聖靈的人就有生命的新原則要種在心內;那消失了的上帝的形像也要在人身上恢復。
但人不能僅靠運用自己的意志變化自己。人本身並未具有達成這種改變的能力。必須有酵,全然是外來的力量,放在麵中,麵團才能發生所希冀的改 變。照樣,罪人必須先領受上帝的恩典,他才能適合進入榮耀之國。世界所能給予人的文化與教育,並不能使一個墮落之子成為天國之子。那使人更新的能力必須從上帝而來。惟有聖靈才能作成這樣的改變。凡想要得救的人,不論貧富貴賤,都必須順服這一能力的運行。
酵母在調入麵團之後如何從裏面向外發動,照樣,上帝的恩典也藉著心靈的更新而改造人的生活,僅是外表的變化不足以使我們與上帝和諧。有許多人企圖借糾正某些惡習而進行改良,並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成為基督徒,但他們一開始就作錯了。我們第一步的工作應當從內心著手。
口頭上的承認信仰和心靈中的擁有真理,乃是兩件不同的事。僅僅明白真理是不夠的。我們可能具有此種知識,但思想的主旨並未改變。內心必須悔改成聖。 人僅以盡義務的態度去遵守上帝的誡命,因為他奉命要如此行,絕不能得享那因順服而來的喜樂。他並不是順服。如果上帝的要求因與人的心願相抵觸而被視為一種重擔,我們就可知道這樣的人生決不是基督化的人生。真正的順服乃是由內在原動力而產生的。它是發自愛公義和愛上帝律法的心。公義的真諦就是 效忠於我們的救贖主。這就導使我們去為義而行義,因為行義乃是上帝所喜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