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日及十四萬四千人
當我們讀到啟示錄1:10”主日”一詞時,本會信徒想到的主日是安息日,但幾乎所有星期日教會的信徒立刻想到的主日星期日。到底這一節的「主日」是什麼日子?
整本聖經只有啟示錄1章10節出現”主日”一詞,因此無法直接以經解經來解釋”主日”一詞" ,但聖經學者對這一詞有以下五種可能的解釋:
(1) 大部份的解經家認為"主日"就是星期日,有些聖經意譯本也直接翻譯為星期日。這一觀點認為第二世紀初因為耶穌在星期日復活,已開始用"the Lord’s day 主的日子 "稱呼星期日。但第二世紀初希臘文的用詞和啟示錄1章10節希臘原文用詞並不相同;實際上一直到第二世紀下半葉的次經彼得福音才開始稱呼"主的日子"為星期日。第一位早期教父亞歷山大的革利免正式用"主日"稱呼星期日。
但這些用法晩於啟示錄約一世紀之久,已不能證明是啟示錄作者的原意。反過來說,有可能是後來的這些作者採用啟示錄的"主日"來稱呼一週的第一日即星期日。新約聖經本身從頭至尾都不稱呼星期日為 "主日",而是七日的頭一日 (太28:1;可16:2;路24:1;約20:1,19;徒20:7;林前16:2)
(2) 有少數學者認為"主日"是記念一年一度的復活日,星期日,而不是每週的星期日,約翰是在一年一度紀念耶穌復活的星期日被聖靈感動得見異象,第二世紀下半葉小亞細亞才開始有基督徒採用一年一度復活日紀念耶穌復活,因此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證明啟示錄的用法。
(3) 有些學者認為"主日"指的是皇帝的日子,因為在第一世紀羅馬帝國稱呼皇帝為主。但是約翰在第一世紀末,基督徒因為拒絕稱呼皇帝為主,不敬拜皇帝,因而大遭逼迫之時,竟採用"主日"稱呼"皇帝的日子",這是不通的。
(4) "主日"即安息日,一週的第七日,雖然聖經並無別處稱安息日為"主日",但是安息日在聖經又稱為"我聖日""耶和華的聖日"(賽58:13);新約福音書中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12:8; 可2:27,28;路6:5)。因此極有可能約翰是在星期六得著異象,而不是星期日,尤其是在仍然遵守安息日為聖日的第一世紀早期教會。
(5)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約翰用主日稱呼末後"耶和華的日子"(參考舊約珥2:11,31;摩5:18-20;蕃1:14;瑪4:5及新約 徒2:20;帖前5:2;彼後3:10),"主耶穌基督的日子(林前1:8;林後1:14);"大日”(猶6);”忿怒的大日”(啟6:17);"全能者的大日"(啟16:14)。
大部份的基督徒一看到啟示錄1:10的”主日”,馬上想到的是”星期日”,卻没去在意作者是猶太人,其信仰的經典是舊約聖經,而且到第二世紀才有人要"主日"稱呼星期日。再者,啟示錄重複使用的一個數字是七,七教會、七印、七號、七災,作者採用主曰稱七日一週的第七日,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再者,舊約聖經稱末後上帝審判的日子為"耶和華的大日"。安息日的主耶穌在安息日賜異象給約翰,向他啟示關乎末後耶和華的大日要施行審判。約翰在異象中看見整個未來的歷史,尤其是末後的日子,對約翰來說早期教會之後最大的事件和期盼就是世界歷史最後的一段時期及耶穌再來。
約翰在異象中所看見的對他而言,那尚未發生的未來彷彿已成為眼前的事實,是”必要快成的事”。
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間加入了第七章這段插曲,回答啟6:17的問題:在上帝
和羔羊耶穌忿怒的大日,誰能站立得住呢?答案是有二群人能站立得住:第一群是受印的十四萬四千人,第二群是來自各國、各族、各方、各民數不盡的,身穿白袍手拿棕樹枝的人。
第一群人,受印的十四萬四千人究竟是誰?啟7:1-3提到,在地上四方的風要吹在地上之前,也就是最後的災難要臨到世界之前,有一從日出之地而來的天使大聲呼喊:再給一些時間,等候上帝的眾僕人額上受印。接著說,這群上帝的眾僕人是以色列十二支派。
我們若將這十二支派與民數記第一章提到的十二支派名單對照,就會發現啟示錄多了利未支派與約瑟支派,但卻少了以法蓮和但二支派。根據舊約記載,並沒有約瑟支派;以色列共有十三支派,但利未支派在聖殿擔任祭司職份,並沒承受土地,所以舊約通常都說以色列人是由十二支派組成。
啟示錄刻意刪除的但與以法蓮支派,舊約特別提到他們的背道(參考士18:27-31;王上12:29-30以及何8:9-11;賽7:2-9)。所以約翰是從神學意義的角度列出十二支派名單,而不是實際的以色列十二支派。
再者,北國以色列十支派早在主前722年亡於亞述帝國,並且被迫移出自己所居之地。這十支派至此消失,分散溶合於中東各族之間,因此在新約時代,只剩猶大與便雅憫支派。但約翰卻在此寫下十二支派名單,明顯並非實際存在的支派名單。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十二支派只是象徵意義,因此列於這十二支派名單的每支派一萬二千人也是象徵意義。那麼這十四萬四千人究竟是誰?
我們在啟示錄第14章再次看到,這十四萬四千人在天上唱新歌,「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那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上帝和羔羊。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啟14:4-5),所以這群在地上額上受印的十四萬四千人,同時也是將來在天上蒙贖得救之人。
啟7:9-17描述第二群人,他們「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7:14),這些人已經得勝,讚美和敬拜坐在天上寶座的上帝和羔羊耶穌,他們的人數沒有人能數得過來。「他們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啟7:16)
這些從大患難中出來,沒有人能數過來的上帝子民,其實指的就是前半段預備要經歷大災難的十四萬四千人,。第7章前半段描寫這十四萬四千人仍在地上,在大患難之前,天使要為這些人蓋上印,使他們在大患難時蒙拯救、得保護;第七章下半段,第14節說他們「從大患難中出來的」,他們是穿白衣的得勝者。他們得勝的祕訣是甚麼?啟14:4-5說:「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那裡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神和羔羊。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
啟7:1-3提醒我們,若不是上帝的恩典大聲喊叫天使,暫且不要執行審判,再給上帝子民一些時間接受上帝的印,那能毀滅地上的風早就吹在全地上了。現在仍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時期,但時已無多,我們不能再三心二章,像以利亞時代的以色列人。我們要名列那十四萬四千人之中,就必須在額上接受上帝的印,這十四萬四千人,「羔羊無論往那裏去,他們都跟隨他」(啟14:4),他們至死忠心,跟隨耶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錄音檔如下喔! 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