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位天使吹號
八至十一章記載七位天使吹號,這一段雖不易解說,但若能從啟示錄結構入手,則多少能掌握要點,許多學者都同意,了解啟示錄結構是了解啟示錄內容的重要關鍵,因此我們有必要溫習一下幾個相關文學結構。
我們曾經提過啟示錄這卷書的交錯配列法結構(Chiastic Structure),這是希伯來文學極具特色的寫作技巧,約翰的猶太人背景,使得他非常熟悉也善用此法來寫作啟示錄。
根據這種結構,啟示錄第2、3章的七教會信息與第21、22章的新耶路撒冷聖城的異象是相對的;第6、7章七印的信息與第19、20章千禧年的異象是相對的;第8-11章七號的信息則與第15-18七碗之災的異象相對。
七號既與七災相對,對照二者內容更是清晰可見,二者都是提到地上、海上、江河、天象、伯拉大河(即幼發拉底河)所要受的災殃,最後是建立上帝的國。
但二者有二點明顯不同:(一)七號的序言8章3-5節說,聖殿中有眾聖徒的祈禱升到上帝面前,但七災的序言15章8節則說沒有人能再進殿,代求停止了,恩典的門關了。(二)七號記載的仍是恩典時期中上帝的審判警告的性質,因此受害的都只是三分之一;七碗之災敘述的則是恩典的門關閉後,上帝最後的憤怒發盡了。因此遭受災殃的是全面性的。以時間上來說,七號敘述的是教會歷史的七個時期,七災則是世界歷史最後終了的時期。這一對照重點就可掌控。
另外,七號和七印在結構上和時間上則有平行對應關係。二者都是分成前四印與後三印;前四號與後三號的結構。在第六印與第七印之間有第7章有一大段插曲;第六號與第七號之間也有第10及11章一大段插曲。這一對照幫助我們認識二者都是描寫第一世紀至末世的歷史時期。
我們使用文學交錯配列法的文學結構,掌握了七號的內容及時間重點之後,我們現在先分析前四號的內容:
第一位天使吹號,代表第一階段歷史時期是第一世紀,雹子與火攙著血所預表的審判,使三分之一的樹和青草,即背逆的上帝子民被燒,最能代表這段時期受刑罰的審判是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的被毀。
第二位天使吹號,代表第二階段歷史時期,「山」在啟示錄中代表王國,最能代表這一歷史時期的大山之國即是羅馬帝國,而在第14、18章用大巴比倫城來形容。第一位天使吹號信息中,羅馬帝國雖然成了刑罰猶太國的工具,摧毀耶路撒冷聖城,但羅馬帝國卻變本加厲,進一步逼迫和殺害基督徒,自己也遭受上帝的審判,終至淪亡。猶太國及羅馬帝國都參與了把耶穌釘十字架的罪行,頭二災就是敘述他們要受的災殃。
第三位天使吹號,有燒著的大星使江水和泉源被污染受毒害,星在聖經可指天使,但這顆毒害江河的星顯然是惡天使,而且是大星,因此指的可以說是魔鬼、撒但(參賽14章)。這一階段是接續羅馬帝國掌權的羅馬教會,也是靈性的黑暗時代,錯謬的教導和教會傳統偏離了使徒所信的福音和聖經的教訓。
第四位天使吹號,我們看見了每下愈況,白晝的三分之一沒有光。羅馬教會掌權的黑暗時代,並沒有因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而大放光明。理性主義、懷疑主義、人本主義、目由主義以及世俗主義,一波一波都在打擊教會,更糟的還在後頭,接下來的三號,要帶來禍哉、禍哉、禍哉連三禍的壞消息。
緊接著前面四位天使吹號,帶來三分之ㄧ的各樣災害,也就是非全面性的災禍之後,啟8:13的「禍哉!禍哉!禍哉!」 連三禍,才是要臨到住在地上的人更大的災禍,這三禍也是接下來第五、六、七位天使吹號帶來的信息。
啟示錄有七處經文提到「有福了」,也有七處經文提到「有禍了」(8:13;9:12;11:14;12:12;18:10、16、19),這樣的對應,一再幫助我們看到啟示錄「對應平行結構」的特色。
這禍災的警告,是由在空中的鷹所大聲發出,何8:1告訴我們,「鷹」象徵迫近的刑罰和審判。
第五支號的信息,記載在啟9:1-12。約翰首先看到有一顆星從天上落下,有無底坑的鑰匙賜給它。原文時態告訴我們(英文翻譯可看出時態,中文翻譯看不出來),約翰不是正好看見星落下來,而是看見先前已墜落的那顆星,這墜落的星在第三支號有提及,這大星名叫「茵蔯」;啟12:7-10提到撒但被甩在地上,就是這顆墜落的星,所以這星就是撒但。啟9:11說他是無底坑的使者,是邪惡勢力的王。
啟9:2-10告訴我們,撒但要給住在地上的人帶來什麼災禍。第2節說撒但開了無底坑,烟雲蔽日,不像第四號只是三分之一黑暗,此時太陽和天空都變黑了。從第4節我們得知,這黑暗不是一般黑煙造成,而是滿天的蝗蟲遮蔽了天空;這群蝗蟲不是一般以草木為食的蝗蟲,而是有特別能力傷害人的蝗蟲,因此蝗蟲是象徵的說法。
這群蝗蟲使人得不到太陽的光照,約3:18-21說:「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這群蝗蟲的主帥就是撒但(啟9:11),他們有能力傷害人,使人受痛苦五個月。挪亞時代洪水有五個月之久(參考創7:24;8:3),但挪亞一家在方舟得蒙保護;同樣的啟9:4告訴我們,不可傷害青草、樹木,亦即上帝子民,只可傷害没有受上帝印記的人。
第6節說蝗蟲帶來的痛苦,不會殺害人的性命,可見這痛苦是心理上的,靈性上的痛苦。
第7至10節描述了這群蟲的樣貌,約翰重複使用「好像」來形容,主要的目的是讓我們知道這邪惡的勢力,就像所形容的,是具體的力量,要來傷害地上的人,領導他們出戰的,就是撒但。
前面四支號是預表的歷史,從使徒時代、羅馬時代、中世紀黑暗時代到第四號16至18世紀的啟蒙時代;第五號的時期,就是啟蒙時代帶來的理性主義、懷疑主義和自由主義,這些思想原是把人從中世紀心靈的黑暗時代解救出來,但其結果,也使人從以上帝為中心的神學,變成以人為中心的哲學,就像蛇引誘亞當、夏娃自己作主宰,拒絕上帝的權威,結果亞當、夏娃不但没有變得更有分辨善惡的能力,反而自此人類道德品格每況愈下。
没有上帝,不但人神關係斷裂,人與他人,人與自己也日漸疏離,導致人心空虛,生命無意義。没有上帝,没有未來,没有人生意義,這就是現代人的人生。但是上帝的子民就像啟9:4的預表,他們是草、青翠的植物、樹木,有上帝生命的活水滋潤他們,使他們的生命,如青翠的花草樹木欣欣向榮。
舊約先知阿摩司的時代,以色列人背離上帝,上帝就讓蝗蟲臨到以色列國境,吃盡一切地上農產。第五災也描述了相同的景況,當人類不愛光倒愛黑暗,不接受聖靈的改變,重生做上帝的兒女,撒但所領導的黑暗勢力就要進入這個世界,使人活在黑暗當中,看不見太陽。
啟9:12告訴我們這是第一樣「災禍」,還有二樣災禍要來。
第五位天使吹號帶來的第一樣災禍,叫沒有上帝印記的人,「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決不得死;願意死,死卻遠避他們。」蝗蟲的形狀,好像豫備出戰的馬一樣,頭上戴的好像金冠冕,臉面好像男人的臉面。」(啟9:6)
第六位天使吹號所帶來的第二樣災禍,又更嚴重了。因為啟7:1-3中,四位天使執掌地上四方的風,有話吩咐那得著權柄能傷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說:「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上帝眾僕人的額。」但是到了第六位天使吹號,卻是有話說:「吩咐那吹號的第六位天使,說,把那捆綁在伯拉大河的四個使者釋放了。……口中所出來的火、與煙、並硫磺,這三樣災殺了人的三分之ㄧ。」(啟9:14、18)第五號帶來的災禍,仍然限於叫人受痛苦;但是到了第六號,則是要殺害人性命。
第六位天使吹號時,約翰聽見有聲音從金壇的四角出來,這聲音是回應啟6:9-10及啟8:3-5聖徒的呼求及祈禱。原先被限制不得傷害人的四個使者,這時獲准殺害人的三分之一。
緊接著約翰在啟9:16-19告訴我們,他聽見馬軍有二億人之多,歷史上我們從未見過如此眾多的軍隊,這如天文般的數字,顯然和第七章約翰所聽見的十四萬四千人一樣,是象徵的數字。
這馬軍有如第五號的蝗蟲,胸前有甲,牠們的尾巴都有傷人或殺人的能力,其相似性的描述告訴我們,第六號帶來的第二樣災禍,是比第五號帶來的第一樣災禍更為嚴重的審判,其目的是要警告世上的人。但是啟9:20-21告訴我們,那些沒有被這些災所殺的人,仍舊不悔改,他們不愛神也不愛人,他們敬拜魔鬼,姦淫擄掠;這些人正如保羅在提後3:1-5所說:乃是末世背道行惡之人。
第六號和第七號之間,插入了啟10:1-11:14的段落。正如第六印及第七印之間,也加入了第七章的插曲。下回我們再來研究這段經文,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第七號要帶來什麼第三樣災禍?
短短的五節,第七號總結了人類歷史最後一個階段,直到耶穌再來所要成就的最終的救贖。
首先,約翰聽見:「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這讓我們想起但以理書第二章,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夢中所見,預言將來世界的歷史。雖然歷史有興有衰,一國衰亡,另一國興起,但最終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這國不是靠人力建立,而是上帝的國,這國必存到永永遠遠。
這國,正是第七位天使吹號宣告的:「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這個信息不但是啟示錄的中心主旨,也是整本聖經,尤其是新約的主旨,耶穌終必完成救贖計畫,與上帝一同執掌王權,直到永永遠遠(參考林前15:24-28;腓2:5-11)。
啟11:16告訴我們,代表上帝蒙贖子民的二十四位長老,面伏於地,敬拜上帝。啟11:17稱呼上帝為「昔在、今在的」,啟1:4、8及4:8等多處經文,都稱呼上帝為「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但是啟11:16卻刪除了「以後永在的」(英文翻譯為「who is coming以後要來的」),因為在第七位天使吹號之後,上帝已經來了,並且開始執掌王權作王,我們無需再等候了,「世上的國」已經「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
啟11:18告訴我們,撒但和其跟從者,會在歷史最後的階段,盡其所能攻擊上帝及其百姓,但上帝不會坐視撒但為所欲為。這一節所敘述的細節,在啟示錄12至22章,約翰會有詳細的描述。這一節共分三大主題:(1)「外邦發怒」,即撒但的發怒,記載在啟示錄12至13章;(2)「你的忿怒也臨到了」,上帝的忍耐到了盡頭,就是上帝忿怒的時候,這段上帝的發怒記載在啟14至18章;(3)「審判死人……也就到了」記載在19至22章。這些細節我們在以後的研讀中會討論。
從第五號到第七號這三災,主要是給不信者的審判性警告。第七號把第12章至22章的歷史最後一個時期,預先給了我們摘要性的總結;第七號也告訴我們,這段歷史一結束,就是上帝最後的得勝,聖徒在善惡之爭中受到的壓迫和苦難,上帝終必伸冤。這個苦難、不義的世界,終會成為過去,不久的將來,「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