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對于上帝愿意接納罪人的誠意,提供了何等的保証啊﹗親愛的讀者,你是否已偏行己路了呢?你是否遠離了上帝呢?你是否也曾企圖貪吃罪惡的果子,而發現這些果子在你嘴邊都化為灰燼了呢?現下你的財富都已耗盡,你終身的計畫受了挫折,你所懷的希望已成泡影,你是孤獨淒涼地坐在那裡嗎?那往日一直向你的內心說話,而你始終不肯諦聽的聲音,現下清楚地勸告你︰“你們起來去吧﹗這不是你們安息之所,因為污穢使人毀滅,而且大大毀滅。”(彌2:10)回到你父家去吧﹗他正在邀請你,說︰“你當歸向我,因我救贖了你。”(賽44:22)
不要聽仇敵的暗示而遠離基督,想靠自己改善,直等到你配到上帝面前來。你若等到那時候才來,那么你就永遠不會來了。當撒但指摘你污穢的衣服時,你要重述基督的應許說︰“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要告訴那仇敵說︰耶穌基督的寶血能洗淨一切的罪污。要以大衛的祈禱為你的祈禱︰“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干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詩51:7)
起來,到你父那裡去。他就要在相離還遠的時候來迎接你。只要你以悔改的心向他走近一步,他就要急忙以無窮慈愛的膀臂來懷抱你。他的耳朵開啟著垂聽痛悔心靈的呼吁。人心尋求上帝的初步意愿是他所能覺察的。人所獻上的每句祈禱,不論是多么訥訥不明;人所流出的每一滴眼淚,不論多么隱秘;以及人所懷存渴想上帝的每一宿愿,不論多么微弱,總有上帝的靈前來接應。就是在祈禱還沒有退場門或心中的渴望還沒有表明之前,基督的恩典就要出來接應那營運在人心上的恩典。
你的天父要從你身上脫下那已被罪惡玷污了的衣服。在撒迦利亞的美麗而富有比喻性的預言中,那穿著污穢衣服、站在主的使者面前的大祭司約書亞代表著罪人。主宣告“說︰‘你們要脫去他污穢的衣服。’又對約書亞說︰‘我使你脫離罪孽,要給你穿上華美的衣服。’……他們就把潔淨的冠冕戴在他頭上,給他穿上華美的衣服。”(亞3:4,5)上帝也要照樣用“拯救為衣”給你穿上,並以“公義為袍”給你披上(賽61:10)。“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詩68:13)
他要帶你進入他的宴會廳,以愛為旗在你以上(見歌2:4)。他說︰“你若遵行我的道……我也要使你在這些站立的人中間來往”--就是在環繞著他寶座的聖潔的天使中間來往。(亞3:7)
“新郎怎樣喜悅新婦,你的上帝也要照樣喜悅你。”(賽62:5)“耶和華……施行拯救……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番3:17)天和地也要同聲歌唱天父歡樂的詩歌︰“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複活,失而又得的。”
到此為止,在救主講的比喻中還沒有出現什么不協調的音節來破壞歡樂的場面,但基督接著就提出了另一種原素。當浪子回到家裡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仆人來,問是什么事。仆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這大兒子一直沒有分擔他父親對那失喪者的焦慮和守候。故此,他也不能同情父親因浪子回頭而有的喜樂。那歡慶的聲音在他心中不能引起共鳴。他向仆人打聽歡宴的原因,所得到的答複卻引起了他的嫉妒。他不肯進去歡迎他那失去過的兄弟。他認為對浪子的恩寵是對他自己的一種侮辱。
父親出來勸他時,他本性的驕傲和惡毒便表現出來了。他認為自己在父家裡的生活似乎是沒有酬勞的服役,而剛回家的浪子卻得到優濃的待遇,這是不合理的。他的話顯明他向來是以僱工的精神而不是以兒子的精神服務的。他本當常在父親面前尋得恆久的喜樂,但他的思想卻注意到自己安分守己的生活所應得的財利。他的話說明他之所以放棄罪中之樂,原是為此。如今他的兄弟既要再分享父親的恩賜,大兒子便認為自己受委屈了。他嫉恨他兄弟所得的恩寵。他明白地表示︰假若他處在父親的地位,他就絕不肯收容浪子的。他竟不肯認他為兄弟,冷酷地提到他說︰“你這個兒子。”
雖然如此,父親還是和藹地對待大兒子,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當你兄弟在外飄流的這許多年中,你豈不是享有與我同在的權利嗎?
凡能供給兒女福祉的事物,本來都屬他們。做兒子的不需要提出恩賜或獎賞的問題。“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你只要相信我的愛,並領受那白白供給的恩賜就行了。
一個兒子因為沒有認明父親的愛,曾經一度與家庭分離。現下既然回來,歡喜的熱潮便要將一切煩惱的思慮掃除淨盡。“你這個兄弟是死而複活,失而又得的。”
大兒子后來是否看出自己卑鄙而不感恩的精神呢?他是否看出他的兄弟雖然胡作非為,但依然是他的兄弟呢?他是否為他的嫉妒和硬心而悔改呢?關于這些,基督並沒有講下去。因為當時這比喻正在演進著,其結果如何,卻要讓聽眾自己來決定了。
大兒子代表基督時代那些不肯悔改的猶太人,以及各時代中輕看他人為稅吏和罪人的“法利賽人”。他們因為自己既沒有在罪惡中縱情恣欲,便自以為義。基督根據他們自己的立場對付這些吹毛求疵的人。他們如同比喻中的大兒子,曾經享受上帝所賜的特權。他們自稱是上帝家裡的兒子,卻表現著僱佣的精神。他們做工不是出于愛,乃是為了要獲得賞賜。在他們看來,上帝是一個苛刻的工頭。他們看見基督邀請稅吏和罪人來白白領受他的恩典--這恩典就是拉比們希望單借功勞和苦修得來的--他們便大為不悅。那使父親的心充滿喜樂的浪子回頭,反倒激起了他們的嫉妒。
比喻中父親對大兒子的勸告,就是上天對法利賽人溫和的規勸。“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不是工資,而是恩賜。你也像浪子一樣,只能接受這出于天父的慈愛而你所不配得的賜予。
自以為義的心理不但令人誤表上帝,更使人用冷酷和吹毛求疵的態度對待弟兄。大兒子以自私和嫉妒的精神準備窺伺他的弟兄,批評他的一舉一動,甚至以他最小的缺欠控告他。他要偵察出每一個過錯,並夸大他每一個不正當的行為。他想這樣來袒護自己不饒恕人的態度。今日許多人所行的和他一樣。當別人正在與洪流般的試探剛開始搏斗時,他們卻站在一邊,頑固地、隨意地埋怨並控告他。他們可能自稱是上帝的兒女,其實他們正表現出撒但的精神。這些控告弟兄者由于自己對弟兄的態度,就使上帝的聖顏不能光照他們。
許多人屢次詢問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當獻上什么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但是“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6-8)
這就是上帝所揀選的服務--“要松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賽58:6,7)你若能看出自己是天父之愛所救贖的罪人,你就要為其他在罪中受苦的人表示溫慈的憐愛了。你也再不會以忌恨和責備來對待心靈痛苦和懊悔的人了。你心中自私的冰塊溶化之后,你便會和上帝表同情,並要因喪亡者的得救而分享上帝的喜樂了。
你自稱為上帝的兒女。如果這身分是真的話,你就應承認這“死而複活,失而又得的”是“你的兄弟”。他和你有最親密的關系,因為上帝認他為兒子。你若否認你與他的關系,你就表明你在家中不過是個僱工,而不是上帝的兒女。
你雖然不肯參加歡迎浪子的盛宴,但歡慶的場面還是要持續下去的,而且那失而又得的兒子也要在父親身邊,並在父親的工作中享有他的地位。那蒙赦免多的,也要愛得更多。但你卻要留在外面的黑暗裡,因為“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約壹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