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開啟示錄密碼第二講 2009/10/7
作者:使徒約翰
寫作年代:約主後95年
啟示錄的主要四種解釋方法:
(1) 過去論(Preterist):把書中所有事件理解為已發生的事,為當時的教會及信徒而寫(如啟1:4)
(2) 未來論(Futurist):認為啟示錄所講的乃是未發生的預言之事,(如啟1:7)
(3) 觀念論(Idealist):書中所述乃是信仰的基本原則和立場是給歷代所有信徒(如啟1:3)
(4) 歷史論(Historicist):啟示錄所述乃為勾畫出整個教會歷史的發展,從使徒時代到末世,直到新天地救贖歷史大業的完成

何以我們知道歷史論是作者的主要觀點?
啟示錄與但以理書的關係:
啟1:1…必要快成的事(What must happen soon)…
但2:28…日後必有的事(What must happen in the last days)…
但2:45…後來必有的事(What will be in the last days)…
*註:七十士譯本是耶穌及使徒時代使用的聖經,該版本但以理書2:28,45都是〝末日〞。
*註:約翰在啟示錄一開始就暗示我們,他要揭開但以理書的預言,特別是關乎末日的預言。
啟示錄如同但以理書:
都提到歷史的進程
都是從作者的時代開始直到末日
都一致的使用象徵來傳達信息
*註:但以理書用大像和怪獸來描繪歷史的進程 ; 啟示錄用怪獸來描繪歷史的進程
打開啟示錄密碼的七把鑰匙
1. 這是一本屬神的啟示啟1:1-3
耶穌基督的啟示(1:1)
上帝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1:2)
預言書(1:3)
2. 這是一本和舊約關連密切的書新約使用舊約時有四種方式:
Citation: 引經據典,直接註明出處,如太2:17-18
Quotation: 引用,但沒有註明出處,如太1:23
Allusion: 刻意影射舊約經文,但要讀者自己去搜索其可能出處,如啟14:7。
Echo: 無意識影射,作者可能深受舊約某卷書,某段經文影響,不自覺的表達出相似思想或觀念。
啟示錄整卷書使用舊約都沒引經據點(Citation),也沒引用Quotation,只有刻意影射某些經文(Allusion)或受某段經文無意識的影響(Echo)。
3. 這是一本新約之書,基督徒的書。第一節宣稱此書是耶穌基督的啟示(1:1) ;整卷書耶穌基督無處不在;時時提及教會和十字架,內容關乎耶穌基督的福音帶來救贖的榮耀完成。懷愛倫師母在使徒行述第57章說:「啟示錄乃是聖經各卷的綜合與總結」。若不從舊約及新約整體來研讀啟示錄,單單只是讀啟示錄這一卷書,其結果不是誤解就是誤用,非常危險。
4. 這是一本象徵的書上帝選擇用種種象徵和異象來傳達信息給約翰,所以需要了解是上帝特意選擇使用象徵方法傳達信息,而不能用表面的字意直接去解釋這卷書。
5. 以小亞西亞的環境與時代為背景
6. 啟示文學之作
7. 交錯配對法結構(Chaistic Structure)

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呢? 要聽錄音檔請按下方之播放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