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路加福音11:1-13)
基督不住地從天父領受,為要轉授給我們。他說︰“你們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約14:24;太20:28)他的生活、思想和祈禱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他每天早晨用長時間與天父交往之后,就出來將天上的光帶給世人。他每天重新受到聖靈的洗。每日清晨,天父使他從睡眠中覺醒,並用恩惠膏他的心靈和他的嘴唇,使他能將之轉授與人。他的話隨時由天庭新賜,可以應時向困倦和受壓迫的人講說。他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
基督的門徒因他的祈禱和與上帝交通的習慣而受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他們與主分離片時之后,發現他正在專心祈禱。他似乎不覺得他們在場而仍繼續大聲禱告。門徒的心為之深受感動。當他禱告完畢,門徒隨即感嘆地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于是基督將他在山邊講道時所說的主禱文重說了一遍,隨后他用比喻說明他所要他們學得的教訓︰
“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什么給他擺上。’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在比喻中,基督所描述的求餅者是為了給別人而求的。他力求得著那餅,不然他就不能供給一個勞累的在夜間行路之旅客的需要了。那鄰舍雖然不愿受人的攪擾,但總不至于拒絕他的懇求。他的朋友必須濟助,他的迫切懇求終于得到了應允,他的缺乏得到了補助。
門徒也當以同樣的態度從上帝那裡求福。在給眾人吃飽的神跡和天糧的講論中,基督向門徒說明他們充當他代表的工作。他們要將生命的糧分給眾人。那位曾經分發他們工作的主已看出他們的信心將要常經試煉。他們常要被投入意料不到的境況之中,並因而認識到自己的無能。當渴慕生命之糧的人來到他們那裡,他們便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愛莫能助。他們必須領受靈糧,否則就沒有什么可分給別人。但他們也不可讓一個人空著肚子回去。基督向他們指出了供應的來源。那位有朋友來要招待的家主,即使朋友是在不合時宜的半夜到來,他也沒有推辭。他雖然沒有什么可以給他擺上,但他卻向一位有食物的人迫切地直求,直到這位鄰舍供給他的需要。這樣看來,那差派仆人去使飢餓的人得飽足的上帝,豈不更要為他自己的工作而供給他們的需要嗎?
然而,比喻中那位自私的鄰舍並不能代表上帝的品德;比喻所提的教訓不是用作比方,乃是用作對照。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為要擺脫一個打攪他休息的人,尚且允準迫切的要求。何況上帝是以施舍為樂的。他滿懷慈悲,而且極愿允準凡憑信心來求他的人。他施恩給我們,讓我們轉施與人,因而變成像他一樣有愛心。
基督宣稱︰“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救主繼續說︰“你們中間做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為要加強我們信靠上帝的心,基督教訓我們要用新的名稱來稱呼上帝。這稱呼意味著人類感情中最親切的關系。他竟賜給我們有特權稱那無窮的上帝為我們的父。我們用這個名稱稱呼他,就能表現我們對他的敬愛和信賴,而且這也是他顧念我們以及對我們所有關系的保証。我們向他求恩求福的時候,這個稱謂在他聽來猶如音樂一般。他惟恐我們以為這樣稱呼他是僭妄不恭,所以他一再反複講述,要我們熟悉之。
上帝看我們是他的兒女。他已從漫不經心的世人中把我們救贖出來,揀選我們做王室的家屬,做天上大君的兒女。他邀請我們用一種比兒女信靠世上生身之父更深切、更堅定的信心來依靠他。做父母的固然愛自己的兒女,但上帝的愛比世人所能有的愛更大、更廣、更深。上帝的愛是無法測度的。世上做父母的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何況我們的天父,豈不更將聖靈賜給一切求他的人嗎?
應該仔細思考基督所講有關祈禱的教訓。祈禱包含著神聖的科學,而他的比喻說明了人人所需要明白的原理。他顯明什么是祈禱的真精神,他教我們向上帝祈求的時候,必須恆切,也向我們保証上帝樂意垂聽並應允人的禱告。 我們的祈禱不應是專為自己的利益而求。我們祈求是為要施給。基督的生活原則必須成為我們的生活原則。他論到門徒時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17:19)基督所表現的忠誠、犧牲以及順服上帝聖言之要求的精神,也必須表現下基督的仆人身上。我們在世上的使命不是為自己服務,或求自己的喜悅,乃是要與上帝合作,去拯救罪人而榮耀他。我們要向上帝求恩,為要將這恩典轉送他人。只有繼續不斷地輸出,才能繼續不斷地輸入。我們若不將天國的財寶轉送給周遭的人,就不能領受更多的財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