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 天路


 那受托管理主葡萄園的園戶,不忠于所受的委托。祭司和教師們不是民眾的忠實指導者。他們沒有常將上帝的良善、憐憫以及他對他們敬愛與服務的要求向民眾指出。這些園戶只知尋求自己的榮譽。他們想將葡萄園的果實據為己有。他們所努力追求的是如何博得眾人的注意和恭維。
  這些以色列領袖們的罪不像一般罪人的罪。他們對上帝負有最嚴肅的責任。他們已經宣誓要以“耶和華如此說”的聖言指導人,並要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嚴謹地順從他。結果他們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將聖經曲解了。他們將極重的擔子放在眾人身上,強迫人遵守許多有關日常生活的繁文縟節。民眾常困于不安的情緒之中,因為他們無法遵行拉比們所定的各種規條。他們既感到這些人定的命令是無法遵守的,因此對上帝的誡命也就不注意了。
  主已向他的子民說明他就是葡萄園的園主,他們一切所有的,都是他委托給他們,要為他使用的。可是祭司和教師們在從事聖職時,並沒有表現他們是在管理上帝的產業。他們卻一貫地奪取了上帝所托付給他們推進聖工的錢財和物資。他們的貪婪與利欲甚至使外邦人也蔑視他們。這樣就使外邦世界誤解上帝的品德和他國度的律法了。
  上帝以慈父般的心懷容忍了他的子民。他有時施恩給他們,有時將恩典收回,借以警告他們,他耐心幫助他們看出自己的罪,並寬容等候他們認錯。先知和使者奉差遣去向園戶重申上帝的要求,可是他們非但不受歡迎,反被當作敵人看待。園戶竟迫害他們,將他們殺了。后來,上帝再差遣別的使者去,結果他們所遭受的待遇和先前的一樣;而且,園戶們所表示的仇恨倒比以前更為強烈了。
  作為最后的策略,上帝差遣他自己的兒子,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可是,他們的反抗已經使他們滿懷毒恨,他們便彼此商議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占他的產業﹗”這樣,我們就可以享有葡萄園,隨意取用所產的果子了。
  猶太的官長們不愛上帝,因此與上帝隔絕,並拒絕了他所提出的一切合理解決此事的方案。最后,上帝的愛子基督來要維護園主的主權,但是園戶們卻用明顯的輕蔑態度對待他,說︰我們不愿意這個人來管理我們。他們忌恨基督品格的完美。他教導人的方法遠比他們優越,所以他們惟恐他成功。他規勸過他們,揭露了他們的假冒為善,並向他們指出他們的行動所必有的后果。這就使他們惱羞成怒了。在他們無法製止的譴責下,他們感到痛心了。他們恨惡基督所不斷提出的正義的崇高標準。他們看出他的教訓暴露了他們的私心,于是決意要殺死他。他們痛恨他信實和虔誠的榜樣,以及他一切行為所表現的高尚靈性。他的整個人生成了對他們私心的譴責。所以,及至最后的考驗,就是要他們決定或順命以至于永生,或違命以至于永死的考驗臨到時,他們竟拒絕了以色列的聖者。當彼拉多讓他們在基督與巴拉巴之間作選擇時,他們喊叫說:“釋放巴拉巴給我們﹗”(路23:18)彼拉多問道︰“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么辦他呢?”他們凶狠地喊叫︰“把他釘十字架﹗”(太27:22)彼拉多又問︰“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祭司和官長便回答說︰“除了該撒(羅馬皇帝),我們沒有王。”(約19:15)當彼拉多在眾人面前洗手時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時,祭司們和無知的群眾在感情沖動之下同聲喧嚷︰“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4,25)
  猶太首領們就這樣作了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決議記錄在約翰所看見的握在坐寶座者的手裡那無人能展開的書卷中。將來在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展開那書卷的日子,這決議將要帶著原來那惡毒的仇恨出現下他們面前。
  猶太人常懷有一種概念,自命為天之驕子,而且,他們必永遠被高舉為上帝的教會。他們聲稱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所以對自己的繁榮昌盛有非常確切的把握,甚至天不怕地不怕,認為誰都不能把他們的權利奪去。但實際上,他們正因自己生活的不忠而快要受上天的譴責,並與上帝分離了。
  基督用葡萄園的比喻,向祭司們描繪了他們罪大惡極的行為之后,便向他們發了這個問題︰“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祭司們很感興趣地正聆聽這個故事,他們一時沒想到這個題目與他們有什么關系,便和眾人同聲回答說︰“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
  他們在無意之中已經宣判了自己的命運。于是,耶穌看著他們,在他那洞察人心的目光之下,他們知道他看到了他們心中的一切秘密。這時,他的神性以明顯的能力向他們閃耀了。他們看明比喻中的園戶就是他們自己的寫照,于是不由自主地驚嘆道︰“這是萬不可的﹗”
  基督嚴肅而遺憾地問道︰“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做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
  如果猶太人肯接受基督,他必能製止猶太民族的厄運。可是猜忌和嫉妒的心竟使他們仇恨到底。他們堅決不肯接受拿撒勒的耶穌為彌賽亞。他們既拒絕了世上的光,此后他們的生活就要被那如午夜般的黑暗所籠罩。預言的厄運終于臨到了猶太民族。他們自己那凶狠而不受約束的情感造成了他們的敗亡。他們在自己盲目的狂怒之下,竟自相殘殺了。他們那叛逆頑梗的傲慢,也招惹了征服他們的羅馬當局的忿怒。結果,耶路撒冷城毀滅了,聖殿淪為一片廢墟,它的遺址竟像一塊田那樣被人耕犁。猶大的子孫在最悲慘的死狀下滅亡了。千萬的猶太人被賣到外邦國家去充當奴隸。
  猶太民族,就其全體來說,未能遵行上帝的旨意,故此,那葡萄園就從他們手裡被奪去了。他們濫用的特權和疏忽的聖工,也轉交給別人了。
今日的教會
  葡萄園的比喻不單是指猶太民族的,其中也有給我們的教訓。上帝已將上好的特權和福分賦予現代的教會,因此,他也指望得著相應的報酬。
  我們是用重價贖回來的。因此惟有根據贖價的重大,我們才能想象到它應得的結果。就在這片土地上--在這被上帝兒子的淚和血所滋潤的地上,要結出樂園的寶貴果實來。上帝聖言的真理要在他子民的生活中顯明其榮耀和優勝。基督要借著他的百姓彰顯他自己的品德和他國度的原則。
  撒但設法要破壞上帝的工作,因此他不住地慫恿人接受他的主義。他聲稱上帝的選民是一群受迷惑的人。他是控告弟兄的,而且他控告的鋒芒特別針對行公義的人。主渴望借著他百姓表現遵守正義原則的結果,以此反駁撒但的控告。
  這些原則必須表現下基督徒個人身上和其家庭裡,表現下教會中以及在為上帝聖工設立的每一個機關裡。這一切都應作為典范,說明上帝能為世人成就何等的大事。他們要作為福音真理救人之能力的典型果效。這一切都是上帝要用來實現他對人類的偉大理想的媒介。
  猶太民族的首領們雖因他們壯麗的聖殿和其中隆重的宗教禮儀而自豪,但他們缺少上帝的公義、憐憫和慈愛。聖殿的榮美、宗教儀式的隆重,並不能使他們得蒙上帝的悅納,因為他所看中的唯一祭物,他們沒有奉獻。他們沒將憂傷痛悔的靈獻給他。何時上帝國度的極其重要的原則一喪失,宗教的禮儀就變為繁文縟節了。當人疏忽品格的造就,缺少心靈的修養,而且忽視虔誠的簡朴時,則驕傲而喜好炫耀的心理便強求宏偉的教堂、華美的裝飾和隆重的禮節了。其實,這一切並不能榮耀上帝。這種由外形的儀禮、裝模作樣的崇拜和表面的炫耀所組成的時髦宗教,不是他所悅納的。其中的崇祀不能喚起天上使者的附應。
  教會在上帝的眼中是極為貴重的。他重視教會,並非因它表面上的優越,乃因它具有與世界完全不同的真誠的敬虔。他是根據教友認識基督的程度,以及他們屬靈經驗的進展來評定教會的。
  基督渴望從他的葡萄園中收取聖潔和無私表現的果子。他尋求仁愛和良善的原則。真能做基督代表之人所表現的性情與品格的美,是一切藝術的美所不能比擬的。惟有縈繞每個真信徒仁愛的氣氛,以及聖靈在人心思感情上的營運,才能使他成為活的香氣叫人活,並使上帝能賜福與他的工作。
  一個教會可能是國內最貧窮的。它也許沒有任何足以吸引人注意它的外觀,但如果其成員具有基督的品德,他們心中就必享有他的喜樂,天使也要參與他們的崇拜。那出自感恩之心的頌贊和稱謝,必如馨香之祭升達上帝面前。
  主甚愿我們述說他的良善,傳揚他的大能。他能從頌贊和感恩的言詞中得到尊榮。他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23)古以色列人行經曠野時常用聖詩贊美上帝。主的誡命和應許都被配上音樂,由這些長途跋涉的旅客們沿途歌唱。后來,當他們在迦南地聚集舉行聖筵時,仍要重述上帝的奇妙作為,並奉他的名獻上感謝。上帝渴望他百姓的一生成為頌贊的一生。“好叫世界得知”他的道路,“萬國得知”他的救恩(詩67:2)。
  現今也應如此。世人多在敬拜假神。要使他們轉離虛無的崇拜,不可斥責他們的偶像,但要給他們看到更好的事物。要使他們認識上帝的良善。“所以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証,我也是上帝。’”(賽43:12)
  主甚愿我們重視那偉大的救贖計畫,體會到我們身為上帝兒女的崇高權利,並以衷心的感謝和順服在他面前行事為人。他要我們有新生的樣式,每日快樂地侍奉他。他渴望見到我們因名字寫在羔羊的生命冊上,並因我們能將一切憂慮卸給那位顧念我們的主而從心底涌出感恩的熱忱來。他叫我們歡喜快樂,因為我們是主的產業,因為基督的義就是他聖徒潔白的衣袍,並且因為我們有救主快來的洪福之望。
  全心全意地真誠頌贊上帝,和祈禱一樣是一種義務。我們要向世人和天上的眾使者表現我們珍視上帝對于墮落人類之奇妙的愛,並表明我們指望從他無限的豐盛中領受多而又多的福惠。我們需要比現下更多地講述自己經歷中的寶貴篇章。尤其是在得蒙聖靈的特別澆灌之后,我們若述說主的良善和他為他兒女所行的奇事,我們在主裡面的喜樂以及我們在他工作上的效能就必大大增加。
  這種頌贊和見証能擊退撒但的勢力,能驅除抱怨和訴苦的心,並使那試探者敗退。這一切都有助于培養地上居民準備住進天上居所的品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