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 天路


 這種見証能在別人身上發生影響。在領人歸向基督的工作上,再沒有什么方法比這更為有效的了。
  我們要以具體行動來頌贊上帝,要盡所有的力量去增進他名的榮耀。上帝將他的恩賜分給我們是要我們能轉施予人,借此使世人認識他的品德。在猶太教的製度下,禮物和祭物是對上帝的崇拜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色列人受教將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獻為聖所崇事之用。此外,他們還要帶來贖罪祭、樂意捐和感恩捐。這些都是用來維持當時福音工作的。上帝對于我們的要求並不低于古時對他百姓的希望。救靈的大工必須繼續推進。什一奉獻和樂意捐是上帝為此工作的需要所作的安排。他定意要用這種方法來維持傳福音的工作。他指定十分之一為他自己的,因此,我們當始終把它看為神聖的準備金放在他的府庫裡,為推進聖工而用。上帝也要我們奉獻樂意捐和感恩捐。這都要專供將福音傳遍地極之用。
  為上帝服務,包括個人的工作。我們都要借個人的努力與他合作去拯救世人。基督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這是他向每一位信徒說的。凡蒙召過基督化生活的人,要受命為拯救同胞而工作。這樣,他們的心必與基督的心一齊跳動。他渴望救人的心愿也彰顯在他們身上。固然,不是人人都能在工作上占有相同崗位,但各有各的崗位和當做之工。
  在古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謙卑而明智的摩西以及多才多藝的約書亞,都參加過上帝的聖工。米利暗的音樂,底賽拉的勇敢和虔誠,路得的孝順,撒母耳的聽命與忠貞,以利亞嚴格的忠誠,以及以利沙的柔和服人的感化力--這一切都是需要的。照樣,今日凡蒙上帝恩寵的人,也應以實際的服務為回報,要善用每一恩賜來發展他的國,並增進他名的榮耀。
  凡接受基督為個人救主的人,必須在生活上表現福音的真理及其救人的能力。上帝既然提出了要求,他也必為滿足這要求作安排。我們靠基督的恩典足能達成上帝的每一要求。天國所有的財富都要借上帝的百姓顯現出來。基督說︰“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
  上帝以全世界為他的葡萄園,如今雖落在霸占者手中,但仍屬上帝。他的所有權既因創造又因救贖而確立。因為基督為這世界作過犧牲。“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3:16)一切其它恩賜都同這一恩賜贈與世人。全世界每天都從上帝那裡領受福惠。那降在我們這不知感恩的人類身上的每一滴雨水、每一線陽光,以及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卉、每一顆果實,無不說明上帝的容忍和他的大愛。
  世人如何答謝這位偉大的施予者呢?世人對上帝的要求作何回應呢?多數人是在為誰獻身服務呢?他們在侍奉瑪門。他們的目標是屬世的財富、地位和享樂。他們的財富是奪取的;不只奪取了別人的,也搶奪了上帝的。世人正利用他的恩賜來滿足自己的私心。凡他們所能取得的一切,都要用來滿足自己的貪心和自私的享受。
  現今世界的罪,就是古時導致以色列敗亡的罪。對上帝忘恩負義,忽視他賜的良機和福惠,將上帝的恩賜據為己有,這一切就是招致忿怒臨到以色列人的罪行,也正給今日的世界帶來滅亡的災禍。
  當基督立在橄欖山上眺望那蒙選的城市時,他所流的淚不僅是為耶路撒冷。他在耶路撒冷的厄運中也看到了全世界的毀滅。
  “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系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下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路19:42)
  “你在這日子”,這日子行將終了,恩典和特權的時期即告結束。報應的烏雲已密布上空。凡拒絕上帝恩典的人將陷于迅速而不可挽回的淪亡之中。
  然而,世人都在昏睡中。他們不知道那眷顧他們的時候。
  在危機中,教會在那裡呢?其中的教友是否迎合上帝的要求呢?他們有沒有執行他的使命,並向世人彰顯他的品德呢?他們有沒有喚起同胞注意這恩慈的最后警告呢?
  世人正處于危險之中,千萬群眾行將淪亡。可是那自稱是基督門徒的人卻很少為這些人擔憂。世界的命運千鈞一發,卻不足以感動那些自稱相信那傳給人類的最深遠之真理的人。現今缺少的是愛,就是那使基督離開天庭,並取了人性,為要以人性接近人性,然后使人性接近神性的愛。上帝的百姓患了麻痺癱瘓症,以致不能領悟當前的任務。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時,他們沒有遵照上帝的旨意去占領全地。他們在征服局部之后,隨即安定下來坐享勝利的果實。在不信和貪圖安逸的心情中,他們便在那已征服的地區集中起來,而不向前推進占領新的疆域。這樣,他們就開始遠離上帝了。他們既沒有遵行他的旨意,就使他不能實現賜福的應許。今日的教會豈不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嗎?雖然當前全世界都需要福音,但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卻聚在一起,為要使自己享受福音的權益。他們並不感覺有占領新的陣地以便將救恩的訊息傳到遠方的必要。他們拒絕達成基督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
  自稱跟從基督的人正在全天庭面前受審;而他們熱忱的冷卻以及侍奉上帝之努力的微弱,都顯明他們是不忠心的。如果他們目前所做的確已竭盡所能了,他們就不至于被定罪;但他們若真的在工作上用心,就必有更多的成效。他們已大大喪失了舍己和背十字架的精神。這是他們自己所知道,也是世人所了解的。在天國的案卷中,許多人的名下要有如下的罪狀︰“是消費者,不是生產者。”許多徒負基督之名的人竟遮蔽了他的光輝,蒙住了他的華美,虧缺了他的尊榮。
  許多人的名字雖然記在教會名冊上,但他們卻不在基督的管理之下。他們不聽從他的指示,也不做他的工。故此,他們實際上是在仇敵的控製之下。他們既不積極行善,就必為害甚大。他們的影響既不是活的香氣叫人活,必是死的香氣叫人死。
  主說︰“我豈不因這些事討罪呢?”(耶5:9)以色列人既未實現上帝的旨意,因此便被棄絕,于是上帝的呼召就傳給了其他民族。如果這些人也証明是不忠心的話,他們豈不也要同樣被棄絕嗎?
  在葡萄園的比喻中,基督所宣告有罪的是園戶。他們就是那些不肯將主人園地所出產的果子歸還他的人。在猶太民族,那因誤導百姓而強奪了上帝所要求之侍奉的,乃是祭司和教師們。那使全國離棄基督的也是他們。
  基督提出那未攙和人的遺傳之上帝的律法,作為順服的偉大標準。這一點惹起了拉比們的仇恨。他們重視人的教訓過于上帝的話,並使眾人偏離他的典章。他們不肯放棄人所製定的命令,去順從上帝聖言的要求。他們也不愿為真理犧牲恃才傲物之心和世人的稱揚。當基督來將上帝的要求告訴全國民眾時,祭司和長老們竟否認他有權干預他們與百姓之間的事。他們不肯接受他的責備和警告,于是他們便著手使群眾反對他,設計謀將他除滅。
  對拒絕基督的事以及后來的結果,他們必須負責。通國的罪惡和國家的滅亡,乃是這些宗教首領們造成的。
  今日豈不是有相同的勢力在發動嗎?在身為主葡萄之園戶的人中,豈不也有不少正在步猶太人領袖們的后塵嗎?現代的宗教教師們豈不是在使人偏離上帝聖言中明確的要求嗎?他們豈不是非但不教訓人遵守上帝的律法,反而教訓他們去違犯嗎?許多教堂的講台上有人教訓眾人說︰上帝的律法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約束力。人的遺傳、規條和習慣反被高舉了。他們因享有上帝的恩賜而養成驕傲自滿,但對上帝的要求卻置若罔聞。
  人在廢除上帝的律法時沒有認識到這事的真相。上帝的律法是他聖德的寫真。它具體表現了他國度的原則。不肯接受這些原則的人,就此將自己置于他福惠的通道之外。
  擺在以色列人面前的光榮前景,惟有借著順從上帝的誡命方得實現。如果我們想獲得這同樣高尚的品格和豐盛的福分,就是身體心靈方面的福分,家庭與田園的福分,以及今生和來世的福分,其唯一的方法是順從上帝。
  靈界和自然界一樣,結果子的條件是順從上帝的定律。所以,人若教訓別人罔顧上帝的誡命,便是阻止他們結出果子來榮耀他。這也就是犯了扣留主葡萄園果實的罪。
  上帝的使者奉主的命而來。他們要我們順從上帝的話,正如基督所行的一樣。他們陳述他向人索取的葡萄園的果子就是仁愛、謙卑和自我犧牲。可是,豈不是有許多園戶怒氣大作,像猶太領袖們一樣嗎?當上帝律法的要求向眾人宣明時,這些教師豈不是盡力設法叫人加以拒絕嗎?上帝稱這樣的教師為不忠心的仆人。
  上帝對古代以色列人所說的話,也含有對于今日的教會和教會領袖的嚴肅忠告。主論到以色列人說︰“我為他寫了律法萬條,他卻以為與他毫無關涉。”(何8:12)他也對祭司和教師們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4:6)
  上帝的警告難道要充耳不聞地任其過去嗎?工作的機會難道不予利用而白白放過嗎?世人的嘲笑、恃才傲物之心以及對風俗和遺傳的依從,難道要阻止自認為跟從基督的人不來侍奉他嗎?他們難道也要拒絕上帝的話,像猶太的領袖們拒絕基督一樣嗎?以色列人犯罪的結果擺在我們眼前,試問︰今日的教會是否愿意接受警告呢?
  “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夸口……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上帝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羅11:17-21)

沒有留言: